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竹藤文化>详细内容

竹藤文化

“小俏竹偶人”半个世纪之前的时髦玩具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作者:朱杨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08日 阅读: 字体:【】 【

竹偶人在张克义的手里活了起来。本报记者 林云龙 摄

    杭州余杭中泰乡中桥村有一名65岁的老艺人,名叫张克义,他现在是全乡唯一一个会做“小俏竹偶人”的民间艺人。

    “小俏竹偶人”,顾名思义,就是用竹子做成的人偶,中间用一根线串着,用不同的角度和力度去拉扯这条线,小人偶就会随之而动,变幻出各种动作。

    张克义说,小竹偶人就是他们儿时的玩具,50多年前,他们那里的人都玩,不少人也会做。做的材料特别简单,身体和四肢的材料是家家户户都有种的苦竹枝,小人的脑袋用的是火柴棍,脚是纽扣,打几个洞再用一根棉线串起来就行了。

    玩法也简单,搬两张凳子,拼在一起,中间不是有条缝么,正好棉线从小人偶的脚底穿出,把线穿进凳子缝里,玩的人在凳子下面用手把线一拉紧,“噌”,小竹偶人就立起来了,然后一人操控一个小人,“乒乒乓乓”,竹偶人就在凳子上打起来了。乍一看,就像是木偶戏一样。

    张克义说,那时候男孩子最喜欢玩这个,这不,小竹偶都是拿着刀剑的,这打起来别提多热闹,加上嘴里哼哼哈哈地喊着,真比看戏还要兴奋。

    可是,这么好玩的玩具,居然消失了五十多年,直到前两年,中泰乡收集遗落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才把这“小俏竹偶人”给挖掘了出来。

    张克义说,本来以为半个世纪没做了,忘了,没想到印象太深了,忘不了,一做还就做出来了。不但做出来了,还进行了改良,比如:小人的脑袋不再是火柴棍,而是有点像脸谱的纽扣;打架的地方也不是两个凳子拼拼起来,而是专门做了一个小舞台,看上去更像是木偶戏了。

    虽然还是挺简陋,可张克义现在已经背着这一身行头,在塘栖、老余杭甚至杭州都表演过了,他说,真没想到,反响很好呢,很多人看了都说好玩。

    小竹偶人的做法

    张师傅现场演示了一下做法,真不难。

    细的竹枝,一共9节,身体一节、手四节、腿四节,头和脚用的小纽扣。身体那节有两个洞,棉线穿进去后用钩子分别再勾出来,是连接手的,底下穿过的是连接腿的,这个看图琢磨一下,原理很简单。

    要点在于身体部分打的洞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否则影响手脚灵活,另外就是手和腿的比例,太长或太短也会影响灵活度。

    而小人的脑袋和脚,还有武器,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

    还有就是舞台,街上去买一个竹凳子就行,也可以自己做一个,只要中间是留缝的就行。

    理论上,这样就算是完成了,当然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自己当编剧,编一台武打戏出来,自己配音自己操作小人,大家一起玩。怎么样?是不是会比街上买的玩具都要好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