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竹藤文化>详细内容

竹藤文化

挖掘“竹桂文化” 传承“竹桂精神”

来源: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陈毛应 本报记者蒋文龙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3日 阅读: 字体:【】 【
策划 赵童 责编 屈茸 盛志信
挖掘“竹桂文化” 传承“竹桂精神”
挖掘“竹桂文化” 传承“竹桂精神”
挖掘“竹桂文化” 传承“竹桂精神”
挖掘“竹桂文化” 传承“竹桂精神”
策划 赵童 责编 屈茸 盛志信
挖掘“竹桂文化” 传承“竹桂精神”
挖掘“竹桂文化” 传承“竹桂精神”
挖掘“竹桂文化” 传承“竹桂精神”
挖掘“竹桂文化” 传承“竹桂精神”








策划 赵童 责编 屈茸 盛志信

    119平方公里的竹海,从梁平县西北起,覆盖了广袤的丘陵地带。自古以来,竹就是梁平县最重要的生态资源。

    358年前建立的“双桂堂”,以堂前两株桂花树而得名,自那时起,当地百姓一直保留着栽桂花树、赏桂花的传统习俗。

  13公里长的“桂花大道”横亘梁平县境内,点缀于“百里竹海”南面,一“竹”一“桂”共同构成了梁平独特的地域景观风貌。

  正如“竹”和“桂”地理上紧密的关系一样,梁平县的竹子和桂花树,共同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竹桂文化”。

  在森林工程建设中,梁平县注重挖掘“竹桂文化”这一根本文化脉络,并据此提炼出“竹桂精神”,以促进森林工程的科学发展。

  梁平县在森林工程建设中,突出科学研究,重视历史传承,并从竹子和桂花树中挖掘“竹桂文化”,形成一种“朴实无华、虚心内敛、坦诚无私、默默奉献”的“竹桂精神”。这抓住了森林工程建设的灵魂。

  森林工程建设本身就是一种生态文化的建设。梁平县通过建西南地区第一家竹子研究所,打造“中国桂花城”等一系列工作,推进森林工程建设,这是一条科学的生态文化建设之路。

  在森林工程建设中通过生态文化的建设,为一个地区的发展提炼出一种精神,这在我市的森林工程建设中当属首创。“竹桂文化”和“竹桂精神”的传承融合,不仅推动了梁平县的森林工程建设,更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林业科研:引领竹文化

  梁平地处高台,以丘陵为主,积涝较少,十分适合竹子生长。千百年来,竹一直作为该县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梁平儿女。

  “梁平民间种竹经验丰富,竹笋、竹材、竹壳等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进行深入研究,完善和改进竹林种植的技术,就成为我们改善百姓生产生活,发展竹文化的主导方针。”梁平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早在2007年8月,在梁平林业部门的主推下,重庆市梁平竹子研究所成立,这是西部地区第一家以竹子研究为主体的科研单位。

  自研究所成立以来,该所不仅致力于研究竹资源生态和经济建设中的关键性技术,还开展竹类种质资源保存,拯救濒危、稀有竹子,培育竹资源新品种,建立竹子基因库等一系列科研工作,丰富了梁平竹文化的内涵。

  在深入研究与竹资源相关的林业技术的基础上,梁平县林业局打造了该县竹文化的全新平台中国·重庆竹博园。

  该园区位于距县城4公里的双桂湖旁,与“百里竹海”遥相呼应。该园收集栽种了160多种活体竹子和500多份种源种质,建主题竹园8个,竹工艺传承展演四合院1000平方米,双层竹风长廊198米,竹产业工程技术中心及专家大院5000平方米。目前占地200亩的竹博园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建设。

  "科技与文化"是竹博园立园的根本,即建立以竹品种保护、竹产业研发、竹科普教育为科技支撑,汇集竹工艺展示、竹文化休憩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成为中国西部、国家一流的精品竹博园。”该负责人介绍说。

  竹博园的建设是重庆市梁平竹子研究所必不可少的补充,它将把梁平县独有的气候条件、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乡土民情三者结合,全面构建梁平特有的竹文化。

  传承历史:飘香桂文化

  8月的梁平,你会看到遍植于城中的桂花树,闻到满城桂花香,看到“双桂堂”、“双桂湖”、“桂花糕”、“双桂啤酒”等许多以桂花为名的名胜古迹和名牌产品,还有县城大街小巷无数以“桂”为名的店铺,这些都会让你深深体会到梁平人深厚的桂文化情结。

  梁平桂文化可以追溯到公元1653年。清朝名僧破山海明禅师在今梁平县内一座被翠竹环抱的寺庙前种下了一棵金桂、一棵银桂双桂堂因此得名。

  长久以来,梁平人就喜爱桂花树,一直有种桂花树、闻桂花香的传统。

  梁平县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源远流长的桂文化是梁平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百姓的心目中,“桂”有着非同寻常的精神文化意义。

  在2008年,梁平县就提出了 “以桂花为体、以香醉为灵、以文化为魂”,突出本地特色,在4年之内投资2亿元,引种10万株桂花树,打造全国独具特色的“生态桂花城”的目标。

  目前,长达13公里的重庆市首条桂花大道已经在该县建成,与遍植在县城内的近万株桂花树遥相呼应。在高速公路梁平出口、县城至仁贤镇、大河坝街道、二横街、机场路沿线等地都已陆续动工栽种桂花树,四大板块的桂花屏障已经初具规模。

  据介绍,在完成全部10万株桂花树栽种任务后,8月的梁平将真正的“桂香满城”。更多的游客将来到梁平,“游双桂堂、赏桂花树、闻桂花香、吃桂花糕”等传统也将借由“中国生态桂花城”这个平台,让梁平桂文化传遍世界。

  “竹桂文化”:提炼“竹桂精神”

  “梁平以竹桂文化为平台,打造梁平走出重庆、走向世界的大名片。竹桂文化中蕴含了"朴实无华、虚心内敛、坦诚无私、默默奉献"的竹桂精神,这也一直是梁平人开发竹桂资源、发展科技、繁荣产业的精神动力。”梁平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今年7月5日,梁平县的梁平竹帘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并取得使用权,正式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破了整个重庆市地理标志商标集中在土特农产品、药材产品的单一局面。该标识是梁平县继“梁平柚”、“梁平寿竹”之后的第三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在全国也少见。

  近年来,随着森林工程的强力推进,梁平县以文化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竹帘产业,传承悠久的竹帘工艺,着力打造梁平竹帘品牌。

  梁平人在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提升产品质量的过程中,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增强,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不断加快。以竹帘为代表的竹工艺产业年产值从2008年以前的100万-20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2000万-3000万元。

  “竹海漫山,桂香满城”不仅仅是梁平人心中的愿景,更是梁平人建设美丽家乡的精神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