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白鹤GEF项目实施3年来 白鹤东部种群数量增加近500只

来源:国家林业局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27日 阅读: 字体:【】 【
      从7月22日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环境署/全球环境基金白鹤GEF项目中期评估会”上传来喜讯,3年来,世界濒危物种白鹤在东部线路我国的数量增加了近500只,这是白鹤GEF项目实施和中国长期重视保护白鹤取得的可喜成果。
     白鹤是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物种,也是世界濒危物种。据统计,全世界现存的白鹤不到3500只,绝大部分属东部种群。东部种群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北部,越冬在中国的鄱阳湖区,整个迁徙线路长达5000公里。
     为拯救白鹤物种及其栖息地环境,国际鹤类基金会联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伊朗4个白鹤分布国家共同向全球环境基金申请了“保护亚洲白鹤及其它迁徙水鸟并建立迁徙地点网络”项目,简称白鹤GEF项目,项目覆盖了白鹤在西亚、中东和东亚的迁徙线路。
     中国项目区由国家林业局负责实施并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项目实施期为6年,整个项目全球环境基金在中国的投资总额为400万美元。中国项目区包括白鹤的越冬地江西省鄱阳湖盆地和迁徙停歇地黑龙江省扎龙、吉林省向海、莫莫格、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活动点。3年来,项目通过开展合法保护、管理计划、利益相关者参与、能力建设、提高公众意识和发展替代产业等多项活动,有效改善了白鹤的生存环境,使白鹤东部种群数量剧增。据今年初在鄱阳湖盆地的水鸟调查结果显示,白鹤数量已由项目设计之初的3000只增至近3500只。
     中国历来重视对珍稀鸟类白鹤的保护,国家将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白鹤栖息地建立了33个自然保护区。为了加强与白鹤分布国的密切合作,中国政府于1992年加入《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97年又加入了东北亚鹤类网络,并于1999年与俄罗斯等9个国家共同签署了由迁徙物种公约倡导的“关于白鹤保护措施的谅解备忘录”,中国已成为世界白鹤保护国际网络中的重要一员。(中国绿色时报 2006-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