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泸州合面:小小竹子招财进宝 竹农个个喜笑颜开

来源:四川在线泸州频道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7日 阅读: 字体:【】 【
生意社2012年02月17日讯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李小波 王志贵 )近日,笔者来到纳溪区合面镇凤坪村,层层叠叠的翠竹满山遍野,家家户户都基本上掩隐在一片绿色中。不时有准备上山砍竹的村民与笔者擦肩而过,有的村民把捆绑好的竹子堆在公路旁,等候预定买主前来送钱。

笔者找到牟文华时,他正准备将收购的竹子和竹苗运出销售。“这段时间竹子价格好,每吨近560元,大家都抓住机会砍竹子卖呢!”牟文华告诉笔者,“村里好多人家都忙不过来,还请人帮着砍竹子呢!”牟文华说,以前凤坪村的人为了挣钱养家纷纷外嫁或外出打工,现在,大伙儿都坐在家门口当起了“翘脚老板”。

 

变思路 种竹造林谋“钱途”

提起凤坪村的变化,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个个都喜笑颜开说:“栽竹造林,我们老百姓可得了实惠哟!”

过去的凤坪村是一个典型农业村,信息闭塞,村民观念落后,加上交通不便,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村民们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在土地上做文章,指望能从土里翻出“金娃娃”。尽管如此,村民们任劳任怨的付出但并没有得到太多回报。连续多年,该村人均收入不足1800元,贫困长期困扰村民。村民们曾感慨:“凤坪村,地方差,十个姑娘十外嫁,男的嫁不出只好怨天又怨娘。”

面对贫困落后的现状,村民不服输。“纳溪区是全国十三大杂竹县区之一,区委、区政府将竹产业作为富民强区的“四大产业”之一,将大力发展壮大竹产业。”2006年,‘闻’到商机的牟文华成为凤坪村最早栽竹的村民之一,竟一下转变观念和思路,发展了50余亩竹苗繁育基地,靠种竹造林谋“钱途”。

 

破瓶颈 竹子挑起增收大梁

早栽竹早致富。2年后,牟文华种下的第一批竹苗收到了成效。接下来他又通过土地流转,扩大杂竹种苗基地150余亩,同时做起了收购竹子的生意。“去年我收购了100吨竹子,按每吨560元算,卖了近6万元。自家林地里的竹苗又挖了10多万株,一株3元,又卖了30多万元。”采访中,牟文华心里喜滋滋的告诉笔者,“近5年时间,我至少是赚了80多万元!”

在牟文华、王永中等人的示范带动下,凤坪村村民的观念也逐步发生了变化。合面镇党委、政府也借退耕还林之机,鼓劲村民们在田边地角、荒山坡地大栽竹子。仅几年时间,全村2800余亩竹林便生机盎然地向村民传递出了致富信息。

正当全村人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时,新的问题出现了。“路不通,竹价格不高,竹子竹苗咋个拉出去卖?”凤坪村村支部书记刘春莲说,眼看致富希望可能化为泡影,部分村民有些绝望。“不修公路,东西卖不出也致不了富!”关键时刻,合面镇党委、政府立即行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镇村干部也进村入户,发动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集资修路。饱受“行路难”之苦的村民咬紧牙关,纷纷投工投劳,终于将6.645公里长的水泥路修通了。

如今,路变畅,山变翠,凤坪村村民的日子也好过。“我家今年砍竹和挖竹苗卖,就挣了2万多元钱呢。”村民王永中说。像牟文华一样的竹子和竹苗产销大户就有6户,全村卖竹子和竹苗的村民很普遍。

据悉,该村不仅是纳溪区林业部门确定的竹林基地,还成了周边市区的竹苗供应基地之一。仅2011年,该村就向宜宾、重庆、成都等地区的乡镇销售竹苗达600万株,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

“乘着纳溪区“13431”战略大发展的东风,我们将“打造‘秀美合面’,建设生态合面,发展生态农家旅游是下一步的奋斗目标。”合面镇党委书记陈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