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竹藤文化>详细内容

竹藤文化

沈威峰的竹画境界

来源:中国竹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5日 阅读: 字体:【】 【
    第一次见到苏州画院院长沈威峰的作品是在中央党校23号楼大厅,巨幅的《清塘荷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常从人民网文化频道“中国名画家数据库”中品读沈威峰的花鸟画,但最打动我心的还是他的竹画,描写的那么出神入化,使观者产生共鸣,他创造了新的竹画的境界。

    看他的“乾坤清气”作品:不过数片叶,满纸都是节。画作近景中三、五枝清淡有力的竹节,顶天立地、刚直不阿,体现出“纵凌云处也无心”的高尚气节。
 


 

    梅、兰、竹、菊四君子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寄寓着画家对于崇高品格的追求。沈先生的竹子,可以说是不学他枝、不宗一家。他追求的是一种趣味、一种追求,画丛竹、密竹,追求一种意境,表达了一种祝愿。是多种情味的表达,能使色入墨,而又用墨破色,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学贯中西的绘画技法。

    卞孝萱先生曾这样评价沈威峰的画:“沈威峰对扬州八怪耳濡目染,继承了华新罗的表现手法。沈威峰的画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他的画有很多特点,这里我说两个特点:一是融入了西洋画的技法,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用光、用色,透视感明显。八怪不食人间烟火,他们是出世的,沈威峰是入世的;二是特别的贴近生活、贴近自然,使我们感到非常的亲切。”

   《中国美术大辞典》总主编邵洛羊先生说:“我是主张中国画要姓‘中’的,中国画要讲传统的,作为传统首先要讲笔墨,如果不讲笔墨的话,我说不是中国画。中国画之美,美就美在笔墨。但我看到沈威峰的画,大吃一惊。他的画不但很大气,而且他的画是有精妙笔墨的。他的画基本是维扬画派、扬州画派的传人,但又有自己的东西,他各方面的吸收很强,也有西方的,有西方的光、色彩、讲透视、讲影子等。启功两句话很有道理,‘有传统、有创新、维扬画派的传人’。”

    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在大型艺术片《神韵》采访中这样评他的作品:沈威峰现在的艺术,我们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谈花鸟画的话,可能有工笔的、写意的、半工半写的,它应该属于半工半写的。小写意就可能顾及到它的像形,它的神,也顾及到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它有一定程度的提炼,沈威峰对生活有热烈的情感,他熟悉江南的竹林,各种各样的草木、花鸟,表现的各种形体比较生动,笔墨也比较熟练。所以他是很有前途的画家。中国的艺术只有靠中国人自己。你现在不要受市场的干扰,老老实实在下功夫。齐白石三十八岁时没有画到你那么好,你也有信心。那么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一带,扬州、苏州出现沈威峰这样的画家不是偶然的,他有这个文脉,他将这个传统继承下来了。黄宾鸿说:“山水画要有意境,花鸟画要有情趣,人物画要有神采。”很值得琢磨琢磨。

    历代画竹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焦点就是在于创造。这样一个基本点板桥说过多次,或云自立门户,或云自树其帜。他喜欢苏轼的竹、文同的竹、石涛的竹。但他的竹不是留影,而是心中的创造,是心中的笔墨,这种笔墨之美,是把自然万物溶入画家的心灵,才会从他的胸中流溢出来,让我们感觉到了一首交响曲中的华彩乐章。正如画家曾自言“画竹插天盖地来,翻云覆雨笔头栽,我今不肯从人法,写出龙须凤尾排。” 
 

    他生活在苏州,其地多雨,那里的园林、街巷、小桥流水、青瓦白墙,每天都在润泽着他的身心。细雨沐浴着他的灵魂,他在苏州雨中养育着“浩然之气”。所以读他的作品能强烈的感觉到他笔墨中的水气,大气磅礴、清心澄明的畅快之美。他创造了竹画的新境界,屹立于画坛,宛如临风一竹,清光照人、生机勃勃、清气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