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竹地板内销之路在何方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柏林 陈华德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6日 阅读: 字体:【】 【

    受宏观经济和楼市低迷影响,2008年,国内整个建材行业遭遇多年不见的寒流,地板业也未能例外。一直在寻求内销突围的国内竹地板行业,更是迎来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为破解国内竹地板企业面临的困境,我们转战京、辽、江、浙、鲁、皖等地,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对国内竹地板市场进行了深入剖析。

    提升竹地板认知度

    “墙内开花墙外香”一直是我国竹地板行业发展最真实的写照。未来,竹地板内销市场能否健康、理性发展,主要取决于以下两点:一方面是国内消费者能否彻底消除对竹地板产品的偏见,竹地板认知度、接受度、偏好度能否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就取决于竹地板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和功能提升上有多大作为。另一方面是竹地板业,能否从眼下的价格竞争过渡到品牌竞争的时代,提高行业利润和品牌附加值,并在市场优胜劣汰之下,诞生出几个能与强势木地板品牌相当的竹地板品牌。

    从多个区域的考察调研情况看,竹地板在国内整个地板行业的销量比重还不到10%,且近年总体上有下降趋势。江西竹地板内销占到其产量的80%之多,价格较低,基本控制低端市场;安吉竹地板多为出口,质量略高一筹,价格相对高些。在以江西竹地板为主导的国内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市场耕耘,虽然在量上有所上升,却始终没能摆脱死拼价格的怪圈,将整个竹地板市场带入到低利润的黑洞,江西竹地板经销商毛利已降至10%以下,普遍面临生存危机。

    眼下而言,以专卖店经营的竹地板经销商,日子显然是最难过的。一个青岛的竹地板专卖经销商表示,2005年、2006年稳赚钱,2007年走下坡,2008年死撑,现在很少有竹地板专卖店能赚到钱。对经销商而言,由于竹地板的利润低,要维持专卖店的经营,必须做出比木地板更多的销量。但是,无论是江浙还是山东,许多建材商场冷冷清清,难得遇到一两个来购买竹地板的消费者。销量和利润双下滑,是众多竹地板经销商不能承受之重。从行业统计的数据显示,这两年间,国内竹地板行业整体销量已经出现了负增长现象。

    与经销商共进退

    福克斯调研发现,竹地板专卖店经营面积大多在20平方米~50平方米,经销商实力普遍较弱,抗风险能力较低。在利润和销量双双下滑的局势下,经销商心态矛盾,主观上希望做品牌,保证价格的坚挺,客观上,在市场不景气的困境下,又只能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有些经销商开始不按专卖店规则行事,在店里搭售其它品牌产品,日子更难过的或干脆关门大吉。可以看出,竹地板经销商正经历“退出”与“坚守”的艰难抉择。

    市场遭遇寒流,将加速品牌竞争与淘汰,退出的经销商,将重新挑选代理的品牌。这时,更有实力和发展前景的竹地板品牌,无疑会受到经销商更多关注和青睐。从各地建材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倒戈换牌”的竹地板经销商不在少数。尤其是在2009年,缺少厂家政策支持、品牌实力和产品优势较弱的竹地板企业,将受到更多竹地板经销商的冷落。

    随着城市的改造和建材消费的升级,建材市场的经营模式正在悄然转变。地处市区的那些低端、摊位式的建材市场,要么整体搬迁、要么改造变样,逐步向专卖店形式、市场化运作、商场化管理的建材商场转型过度。在杭州、青岛等一些大城市,传统建材市场转型到现代建材商场的趋势最为明显。更为高端的建材商场,无论是租金水平,入驻品牌档次,还是经营面积要求更高。一批有实力的竹地板品牌,以专卖店形式在相对高端的建材商场树立形象;而那些无力以品牌专卖店经营的竹地板,显然无法入驻其中,更多的“杂牌军”只能退到边缘地带,压缩成本,以低廉价格来吸引低端消费者。竹地板的进一步两极分化初见端倪。2009年,竹地板大变局正蓄势待发。

    企业突围“五力”模式

    正如安吉竹地板的龙头企业永裕竹业的总裁陈永兴所说,竹地板产业需要扶持和振兴,行业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单个企业的力量,政府和行业内所有企业都应有所作为。福克斯认为,中国竹地板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要推动国内市场,须多方力量整合才能实现。关键是要练好5个方面的功夫,也就是福克斯提倡的5个“力”。

    ◆破解困境之一:政府扶持力

    竹地板作为可再生、环保型产品,自然受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目前的政策多属地方性政策,而国家对竹行业的针对性支持政策却缺少。政府的行业政策导向,第一是继续抓大放小,重点扶持一批有品牌、有实力的强势企业;第二是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推动竹地板市场的正常竞争。前年,江西出台每平方米竹地板出厂价不低于100元的“限价令”政策,但至今仍未能阻止业内激烈而混乱的价格竞争。事实证明,这种单靠行政干预市场的调控,并没有达到最初规范市场的目标。

    ◆破解困境之二:行业抱团力

    竹地板内销最大的障碍点是竹地板属小众产品,消费者对竹地板认识有限,未能认识竹地板产品优势。假如消费的源头尚未开启,滚滚销量也就无法到来。在宣传方面,各家竹地板企业不光有自己的声音,政府领导、行业协会、家装设计师、专业人士如果都能成为竹地板产品的宣传者和推荐者,假如会展、媒体、网络都能发出更强大的竹地板行业声音,那竹地板的内销市场必然会整体趋热。

    ◆破解困境之三:产品研发力

    与实木地板和强化地板相比,竹地板产品花色和品种要少很多。产品选择余地性小,是导致消费者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消费者一走进各家竹地板专卖店终端,眼见最多的是常见规格的平侧压竹地板。产品严重同质化,缺乏吸引力卖点。要推动竹地板内销市场,作为企业来说,必须增加产品研发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创新型竹地板产品,满足部分高端市场的需要。

    ◆破解困境之四:企业品牌力

    从市场走访可以看出,消费者对竹地板越来越趋向认牌购买,专卖店和大型建材超市,能提供更多品质保证,因此获得消费者更多的青睐。与强势木地板企业相比,竹地板的品牌建设的道路还刚刚起步。从大自然、升达竹地板售价可以看出,这些品牌的竹地板要比普通竹地板品牌的产品价格要贵出几十元。这几十元价钱,就是大品牌创造的溢价能力,这也是国内广大竹地板企业所缺少的。当有一天消费者不只“以货论价”,而是“以牌论价”的时候,竹地板一定能赢来光明的春天。

    ◆破解困境之五:经销商协作力

    2006年国内竹地板内销最大的品牌恰恰不是竹地板企业,而是以生产强化地板为主的升达地板。与强势木地板企业相比,国内的竹地板企业的销售额、经销网络数量估计有10倍差距。竹地板企业要打开内销市场,完成网络与终端布局,必须有赖于各地经销商的力量。急功近利招商,为达到专卖店数量不作限制引进经销商,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开得越多,关得也越多。而新品牌一旦在一个市场败落,要想将品牌重新树起就更难了。在重点区域、重点城市,厂家前期不仅要开发和选择优质经销商,如果后续并能与经销商真正协同作战、风险共担、开拓市场,就可能减缓眼前经销商单打独斗的窘境,增加经销商的市场信心。

    2009年可能是竹地板行业最艰难的一年,也可能是凤凰涅槃酝酿转机的一年。在经历不成熟时期的辛酸与阵痛之后,能继续留下来的,必然是坚强者。

    (柏林:浙江大学EMBA导师、英国福克斯管理咨询机构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资深品牌咨询专家。

    陈华德:英国福克斯管理咨询机构咨询师,多年从事品牌规划与广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