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三北工程流淌在我的血液里”——访全国人大代表刘志新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焦玉海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12日 阅读: 字体:【】 【

    “从三北工程开始建设,我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几十年来,我一直关注着三北工程的进展。可以说,三北工程一直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秦皇岛市人大副主任刘志新说。虽然刘志新已离开林业部门到秦皇岛市人大履职,但他对三北工程的关心却没有丝毫减少。

    谈起三北工程取得的巨大成就,刘志新如数家珍:“三北工程是我国改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标志性工程。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0.51%,沙漠化蔓延趋势得到遏制,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强度大幅下降。项目区的粮食总产量、亩产量比30年前提高了1.6倍,农民人年均收入由100多元提高到3600多元。在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上,三北工程被评为20世纪全球最具影响的重大项目。”

    刘志新说,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三北地区占我国半壁河山,是全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重点在三北,难点也在三北。没有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就没有全国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

    刘志新建议,根据我国生态建设的客观需要,提高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投入标准,扩展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内容。他说,由于农村义务工、劳动积累工的取消,使三北工程长期投资依靠发动农民投工投劳这一渠道受阻,加之造林成本不断上升,投入标准和水平较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三北工程建设区超过一半的地区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自然条件差,林木成活难度大。根据调查,三北工程人工造林每公顷成本在7500元~1.5万元。建议国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投资标准,确保工程建设高标准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