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专家展望森林保护学科发展趋势时认为森林保护重在不断提高预警和防控水平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杜艳玲 王建兰 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9日 阅读: 字体:【】 【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论坛上,森林保护方面的专家对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专家强调,森林保护学科必须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不断提高预警和防控水平。

    中国是一个森林生物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森林生物灾害是制约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森林灾害的有效控制充分体现了国家的长期重大目标需求。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等内容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重点领域的优先主题。必须按照“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和“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战略方针,努力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保障我国现代林业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专家们提出了当前森林保护学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是以3S技术和昆虫信息素为支撑的森林生物灾害监测和预警体系研究。以可靠、稳定和高效为目标,以3S技术和化学生态技术为主要依托,结合常规抽样和调查技术,开发重大病虫害的中长期测报技术体系,提高预警水平和防御决策能力。

    二是森林生态系统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研究。除了外来入侵生物外,“有害生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复杂性、生物多样性、时空稳定性和对病虫灾害较高的耐害与自我补偿能力是实现其病虫害生态调控的基础,充分保护和恢复其功能是实现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核心所在。

    三是人为措施持续控灾功能及实现途径研究,包括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利用等生物防治技术,适合林业要求的无公害药剂和剂型的开发与应用,基于生物技术的抗病虫林木良种选育研究,构建高效的生物工程菌,利用DNA指纹技术鉴别近缘种和地理种群变异,寄主植物-昆虫-天敌的化学通讯联系,特别是各类昆虫信息素和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的研究。

    四是外来有害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开发有害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加强生物入侵的风险分析和损失评估,特别是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影响的评估,完善风险管理预案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当前,我国森林保护事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森林保护学科的发展既要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更要注重自身的特点,并利用现代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和微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森林保护问题,以促进森林保护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