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广东蕉岭:毛竹之乡无笋可吃
本月中旬,记者来到素有“毛竹之乡”之称的广东省蕉岭县采访,想吃当地美味菜肴竹笋时,却走遍该县各酒楼饭店都未能吃上。毛竹之乡何以无笋可吃?记者深入采访一探究竟。
蕉岭县地处粤东北,与福建省交界, 全县现有毛竹近12万亩,该县的南礤、蓝坊、广福等镇一直有种植毛竹及竹篾加工的传统习惯。
出生在蕉岭县蓝坊镇现居住在蕉城的李阿婆告诉记者,上世纪60年代、她十多岁在山区蓝坊镇居住时,周围的人都种植了不少毛竹,每当有冬笋和春笋长出来时,大家都会把竹笋挖出来带回自己家里吃,吃不完的拿到市场上卖,甚至晒干。“今年县里扶持发展毛竹产业后,大家就不再上山挖竹笋了。”南礤镇的黄阿婆解释:“以前挖竹笋只知道可以卖一些钱,不知这样就把竹子给活生生杀掉了。”
南礤镇负责人介绍,该镇有竹林近6万亩,其中连片4.5万亩,因为这里的竹匀称、质地好,在潮汕、广州、珠三角一带很有名气,有“粤东竹林基地”之称。
南礤镇丰富的竹资源吸引了众多老板前来投资发展毛竹深加工。2005年8月,一位叫林建伟的老板投资680多万元,在南礤镇甲华村创办了占地1万多平方米、年生产加工能力达1.5万吨以上的蕉岭县金霖竹业厂。林建伟告诉记者,一条毛竹,可以生产出竹凉席、竹枕头等许多产品,“经过加工后,毛竹的产值可以提高近十倍。”如今,这间地处偏僻山区的竹业厂生产出来的竹席、竹枕头、竹胶合板等远走他乡,特别是竹模板,产品已成功打入广州地铁、深圳港口、珠海码头、天汕高速公路工程、宝利华电厂、特供中建集团东南亚涉外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甲华村主任何利标对记者说:“村里有了竹业加工厂后,群众种竹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年增加群众收入近100万元。”
上一篇:湖南森林植物园竹园即将建成 一园览尽120种竹[ 08-27 ]
下一篇:福建宁化:绿竹化“金枝”迎巨变[ 08-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