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福建泰宁笋农有了科学致富链
科学管护竹山、科学营销、科学利用下脚料。福建泰宁县新桥乡笋农们这样的“科学致富链”,促成全乡农民人均收入达3660余元。日前,笋农邹良仁告诉记者,今年他光笋干这一项,收入可以达到1万多元。这种收入在乡里是“小户”,大户年笋竹收入可达5、6万元。
新桥乡有毛竹6.2万亩,人均达8亩,是三明市的“十佳毛竹之乡”和“竹叶开发十佳之乡”。过去,笋农们按照传统耕作模式,掠夺性挖笋,每亩竹山亩产值仅百余元。如何让农民尝“科学甜头”?这个乡提出“把山当地耕,把竹当菜种”,组织一些竹山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取经,培养典型示范户,开展“一带五”活动,即一名党员或村主干或典型示范户带动5户农户,共同科学管护竹山。同时,这个乡对竹山达到科学管护标准的笋农,每户奖励1000元。现在,乡里竹山的鲜笋产量每亩比原来提高50公斤,留竹量每亩增加30根。
笋丰收了,竹粗壮了,怎样科学营销才能让笋农更好地增收呢?乡里成立“新桥笋竹专业协会”,100多名笋农加入了协会,负责对外营销,避免相互压价引起价贱伤农。这些会员们办起了12家鲜笋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不仅全乡的春笋无需外销,还可以解决周边乡镇春笋难销问题。今年这个乡又建起了闽赣笋竹交易市场,准备培养成一个大型的笋竹批发市场。
同时,乡里引资办起了3家竹制品加工企业。这3家企业专找原先废弃的竹子下脚料“入手”,从竹兜、竹身、竹梢到竹枝,全部得到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85%。
上一篇:安吉1000多吨鞭笋将为农民增收600多万元[ 07-14 ]
下一篇:藤竹家具走俏鹅城[ 0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