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广东梅州农校积极开展竹稻育种研究

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陈潮华 发布时间:2008年05月21日 阅读: 字体:【】 【

    日前记者从梅州农校的竹稻科研基地获悉,今年在这里将进行竹稻抗旱、抗病和再生性等各种试验,特种竹稻竹紫米等新品种的科研也将展开;同时竹稻966和竹稻989继续在全省范围进行区域试验。

    据了解,省种子总站今年早造在全省16个县对竹稻966和竹稻989进行区域试验。同时我市也在蕉岭、梅县、兴宁和五华等县设了6个点共300亩进行竹稻的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种植。

    农校开辟了试验基地,对竹稻966进行抗旱性试验,对竹稻989进行抗病性试验,对竹稻963进行再生性试验。竹稻表现最突出的特性就是抗旱、抗病、抗倒伏等抗逆性,此外还有不脱粒、再生力强等特性。除了优良的抗逆性带来的丰产效应,抗倒伏、不脱粒的特性也能在生产中减少损失,即它还有很好的“抗灾”能力,这在广东等台风、水灾较多的地区更具有意义。

    除了试验,课题组还开展了育种研究。据介绍,他们准备一方面通过竹稻杂交育种,育出具有高产、优质和高抗的水稻新品种;另一方面通过系统选育,从大田中选育变异株来培育出竹紫米、竹糯米等特种竹稻品种。这项研究预计要5年以上才能出成果,梅州农校对课题组的研究给予了很大支持。

    去年在蕉岭县霭岭村试种半亩再生竹稻963,获得早造亩产561公斤、再生季(晚造)亩产436.2公斤的好成绩,让“竹稻之父”钟章美备受鼓舞。今年他又在蕉岭新铺、徐溪、蕉城和梅县白渡等地租田种下40多亩再生竹稻963,进行品种试验。记者在霭岭村看到,虽然为了与其他水稻错开花期而迟播了20多天,再生竹稻963仍然长势喜人,一点不输周围的其它水稻。据悉,今年春耕时遇干旱,部分试验田没水,钟章美和儿子只好采用点播的方法,将再生竹稻963的种子一粒粒地直接埋进干旱的土里,把水稻种成了“旱稻”。10多天后一场雨过后,这些种子竟全都长了出来。这也反映出竹稻有极强的耐旱能力。

    再生稻节省人工、节省成本,减轻夏收夏种的劳动强度,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当地农民对再生稻的热情增强了钟章美的信心,他相信通过探索出更加科学的种植技术,加强管理,今年再生竹稻963的产量肯定可以比去年粗放管理状态下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