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浙江桐庐山区农户热衷"竹里淘金"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8年04月29日 阅读: 字体:【】 【

    近日,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凤联村等地村民,利用晴好天气抓紧种植毛竹。虽说春节前的几场大雪,造成了竹苗紧张,但该镇仍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这一问题。至目前,全镇新增毛竹种植面积近3000亩。该镇计划今年新增竹林面积3800亩。

    竹产业是横村镇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农业"上山增效"的主要途径,全镇现有竹林42000余亩。近年来,该镇农民发展竹产业积极性高涨,全镇每年新增竹林总面积3000亩左右。该镇计划在三年内使竹林总面积突破50000亩。

    横村农民种竹积极性高涨,与该镇政策引导分不开。该镇除根据县林业部门有关规定,对发展毛竹种植的农民每亩补助120元以外,镇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对农民种竹每亩增加补助50元。对大力发展毛竹基地的村集体,镇里每年一次性给予2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奖励。

    为了进一步提高竹林效益,该镇近年在低产竹林改造上下足功夫。镇里实行奖励政策,并请技术员上山为农民搞培训,指导农户对老竹园进行科学改造,全镇每年改造竹林面积约5000亩。"竹林技改"促增效:低产竹林改造前,每亩收益只有300元左右,而改造后每亩收益达到1500元。

    在积极鼓励农民多种竹的同时,该镇还多管齐下解决竹产品"难卖"问题。如通过"富新食品"企业增加笋产品加工外销;通过双溪村等地的竹器厂,使毛竹加工增值;通过广开销路,使毛竹价格提高。为了打开冬笋、鞭笋、春笋销路,凤联村还在与富阳接壤的山上建起了市场。

    与此同时,镇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修建山间大路,帮助农民解决毛竹、水果等农产品"下山难"问题。这一举措直接促进了农民增收。如凤联村修建了12.5公里林道后,农户获得了直接收益:过去村民毛竹砍伐后背下山,每50公斤毛竹"背工"要7元至8元,如今用车子运下山,运费大大降低,全村每年仅此一项就节省成本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