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让竹农收入像毛竹一样节节升高

来源:建德新闻网 作者:吴运河 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9日 阅读: 字体:【】 【

让竹农收入像毛竹一样节节升高
——访浙江建德市政协委员张志清

    “我这次关心的议题是如何加强毛竹资源的综合利用,如何提高山区竹农的经济收入,你看,我市有毛竹林15万亩,如果每亩能增收200元,就可以让竹农增收3000万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大同霞雾农业开发中心总经理、政协委员张志清,一谈起与毛竹有关的话题,他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张志清原来从事建筑业。他从2000年起转行搞起了生态有机农业,在上马建立了15000亩山茶油基地,并获得了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国家有机食品生态基地”证书。

    然而张志清对于竹类产品的开发加工却是情有独钟。1999年,张志清在上马的低丘山陵中发现了一种笋竹,这种笋竹比普通的笋竹出笋时间晚半个月,但其口感却要大大好于普通笋。2000年,张志清就将该种竹笋送到市林业局、浙江省林科院、浙江省林业厅进行鉴定。当时正值浙江省开展全省林业资源大普查,经过林业专家的鉴定,认为该笋竹为全省珍稀竹种,经过测试,其粗蛋白要比普通的笋高出一倍,其硒、镁等微量元素也要高出普通竹笋许多。林业专家确定这种笋竹为“黄金间碧玉竹”,具有开发价值。张志清就一头投入到黄金间碧玉竹的开发中去。经过几年的发展,张志清每年可向市场供应各类笋干4—5万公斤,鲜笋40—50万公斤。张志清自己富裕了,便思考如何带动周边的竹农走上致富之路,于是他发动竹农发展黄金间碧玉竹。农民种起来的竹笋首先由竹农自己销,如果销售不畅,他就从竹农手中收购过来帮助销售,以解决竹农销售的后顾之忧。

    2007年5月,杭州市市长蔡奇到大同帮扶调研时强调,加快毛竹产业的发展进程,是繁荣山区经济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发展毛竹产业的大好时机已经来临,目前,大同镇政府已经把发展毛竹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产业、主要工作来抓。

    自2007年3月份当选政协委员后,张志清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得好,政协委员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为此,他积极走访竹农,开展调研,向大会提交了《开发利用毛竹资源,提高农民收入》的提案,他一方面建议竹农科学管理毛竹,另一方面向有关部门建议,坚持依法治林,增强毛竹资源的管理力度;突破竹业加工,大力培植毛竹龙头企业;积极到外地招商引进毛竹加工企业,提高毛竹的附加值,让竹农的收入像毛竹一样节节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