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四川省叙永县强势打造西部竹业大县
2007年12月22日,四川省绿化委员会创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检查验收组在叙永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实地察看后宣布:“叙永县创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通过验收。”至此,叙永县2007年的林业工作第四次刷新历史。
2007年9月25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林业产业大会上,叙永县被授予四川省林业经济十强县。
2007年10月下旬,叙永县水尾镇青杠村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村”(获此殊荣的全四川省仅30个村),该县向林乡九良村王定超等4农户被表彰为“全国绿色小康户”。
成绩的背后,是叙永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强势打造西部竹业大县所淌下的辛勤汗水。
“绿翡翠” 拓展农民增收路
重峦叠嶂的川南叙永,每当微风吹拂,全县近50万亩竹林如一块块巨大的“绿翡翠”在崇山峻岭之中轻轻摇曳。叙永人民经过五年多不懈努力,已使“绿翡翠”增大了一倍:年产楠竹65万根,杂竹35万吨,鲜竹笋8万吨。2006年竹业产值1.78亿元。
全县16个竹基地乡镇在竹产业中铺开一条持续增收路——
地处川黔边界偏远大山里的水尾镇青杠村,陡峭的山势和蓊葱的林木曾经挡住了村民致富的视线和道路,成了有名的贫困村。近年来,县镇合力,助推青杠村实施种竹、改竹、技培、引商,2006年,全村竹业产值实现1800万元,人均竹业收入近6600元。431户村民的青杠村,竹业年收入在10至20万元的农户约占17%,最低收入户达3万元。富起来的村民自发集资450万元,在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的大山里修通了村社公路39公里,公路通户率达90%。富起来的村民已经在县城、泸州乃至成都购房,平时住在城镇上,过着比城镇居民更加舒适的生活。
天赋资源,惟我独用。叙永县委书记张文军这样诠释发展竹产业在叙永的特殊性:“‘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保一方生态’的竹业综合效益在叙永日趋明显。”
绘蓝图 构筑生态经济圈
地处盆周山区川南边陲的叙永,在坐拥几十亿吨矿产资源的同时,区域内自然禀赋最好、潜力和活力最大的农业资源是什么?
全县农业三大支柱产业(烤烟、肉牛和林竹)中,“林业名片”的含金量不低: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天然林保护工程先进县、林业工作站建设合格县,四川省林业经济十强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县、竹林基地建设重点县……2006年,林业生产、加工及服务总产值5.4亿元,占全县一、二、三产业总产值的10%;农民人均纯收入2699元中,竹区乡镇农民林竹收入占52%以上,比上年增长13%。
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由资源培育到加工开发、旅游观光(画稿溪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出口创汇(竹笋)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格局;形成竹培育、竹经营、竹运输、竹材加工、竹笋加工、竹浆造纸等竹产业门类,全县竹类经营加工企业79家,其中竹片经营企业21家,楠竹加工企业16家,竹笋加工企业14家,规模造纸企业1家。
2007年,竹业产值预计可达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一贯重视林竹发展的叙永,在冷静思考、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于2007年2月确立了在全县实施“三百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在沿永宁河等河流两岸各一百米范围内的宜竹区造竹100公里,在大纳路等公路两旁各一百米范围内的宜竹区造竹100公里,实现全县竹基地建设规模达100万亩),实现“三个一目标”(竹基地面积100万亩,竹产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年创税收1亿元)的竹产业发展思路。
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县财政2007年安排150万元发展资金,对新建基地每亩给予10元补助,对垦复、抚育等改造基地每亩给予5元补助。建立竹产业发展目标责任制:将竹林基地建设、招商引资、新建加工项目、竹业产值、农民林竹收入等指标纳入考核,并严格兑现奖惩。竹基地面积,在一片火热的干劲中越来越大,共新造竹56000亩,比上年增长300%。
竹基地建设如火如荼推进。放眼天下,最先进的地区怎样发展竹业?叙永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在哪里?叙永把眼光瞄准更高的领空。
2007年7月中旬,叙永县组织竹业发展考察团,赴有“中国竹乡”之称的浙江省安吉县“取经”。
“倾力抓、长期抓,增数量、提质量,深加工、增附加,升产业、强实力,使安吉成为了全国竹业经济的领跑者。”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周洪华这样概括考察收获。
比较中,叙永再次审视自己发展竹业的优势与劣势。
10年前,叙永与安吉基本在同一起跑线上,均为全国著名“林乡”。但而今,安吉的竹业经济产值占全国的20%。
“有政府对竹区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有龙头企业的有力带动,有优越的气候地理条件,有村民长期的种竹传统和经验,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叙永竹产业和竹业经济有理由、有条件、有信心走在片区范围的前列。”叙永县委副书记黄辉说。
破瓶颈 打造发展“快车道”
“要立足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建立,立足加快发展的主流民意,做到‘优势优先’、‘大资源大开发’,叙永必须在转变观念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这样才能打破制约竹业发展的瓶颈。”张文军从容而淡定地说。
观念在“洗脑”和“理性思考、科学定位”之中得到转变,但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往往决定着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2007年12月5日,叙永县在隆重表彰2007年度先进竹基地建设乡镇、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造竹大户的同时,要求用2年左右时间,通过明晰集体林地林木使用权和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盘活森林资源资产等措施,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当天召开的全县林业暨竹产业发展大会上,县政府围绕2008年全县新建竹基地6万亩,其中示范片8000亩目标,要求县财政在2008年投入资金200万元,整合林业、以工代赈等涉农部门项目资金800万元投入竹基地建设,分别给予基地、示范林、苗圃建设补助,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
叙永县建立和实施县领导分片包乡镇的县领导联系制度,县竹产业开发领导组成员单位定点联系乡镇及乡镇开展工作的目标考核奖惩制度,乡镇责任人责任风险金制度,督查督办暨造竹期周报制和通报制度,超额奖励制度等,实施1+3模式(产业+路、水、土),打通竹基地乡镇竹业环线通道,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竹基地建设投入机制等涉及创新发展竹业体制、机制,对出台政策、打造环境等问题进行了重大部署。
叙永,又一次打响了进军“十、百、千、万”造竹工程的战役,并在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中再一次提升强势打造西部竹业大县的速度!
“十、百、千、万”造竹工程:即以科技为支撑,以因地制宜、速生丰产、成片连片为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打造十个重点乡、百个重点村(含全县适宜区域)、千亩示范园、万户专业户。
叙永县委副书记、县长代华龙一语道破了叙永发展竹业的又一个重大理念:“叙永正积极推动竹产业整合发展,大力培育大企业,在注重节能降耗的同时,加大竹产业品牌建设、包装和宣传力度,着力推进产业对接和工业招商引资,助推竹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升级,提升鲜竹附加值。”
与推进竹基地建设同步推进走竹产品加工的工业化进程,进而带动农业和服务业的兴起,成为了叙永打造竹业大县的主线。
2007年10月3日,投资400多万元建成年生产15万平方米竹地板坯板的永鑫竹业有限公司在天池镇开工试生产。
2007年10月16日,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世界纸业前十强的印尼金光集团,投资近18亿元人民币启动叙永20万吨竹浆项目在叙永进行土地使用权出让进行签约。项目全部建成后,企业将提供5000个就业岗位,年加工鲜竹80万吨,所需原料辐射全县16个造竹主要乡镇,辐射区域半径内40万叙永农民将成为为企业生产原料的“产业工人”,企业拉动全县第三产业发展所占比例约为20%。
2007年12月22日,叙永县“年产1万吨竹笋深加工生产线项目”包装完成。该项目论证:年产值1.01亿元,实现利税1000万元。
拉长产业链,走精深加工的产业发展道路,是叙永发展竹业正在继续拓展的发展之路,也是最终夙愿。县林业局局长许建新对下一步发展信心十足:“引进投资几千万元开发竹炭、竹醋液、竹叶黄酮、竹纤维等精深加工企业,是来年开始主攻的竹产业招商引资重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