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四川泸州纳溪区 走进“竹时代”

来源:泸州日报 作者:袁晓秋 郭峰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9日 阅读: 字体:【】 【

  在纳溪区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聚了51万亩竹林,森林覆盖率达到51%。俗话说,“靠山吃山”,纳溪人不但要求“居有竹”,还要求“食有肉”。本届纳溪区委、区政府提出工业强区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化工、造纸、酿酒、物流四大产业。今年,该区又把竹产业确定为“一区一品”的重点产业,就是要利用丰富的竹资源,通过四川银鸽竹浆纸业有限公司等涉竹龙头企业的带动,将竹产业打造成推动纳溪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循环经济的力量

  刘发勤是四川银鸽的一名普通叉车司机,10月29日下午3点,他像往常一样开着叉车不停地穿梭于成品仓库和货车箱之间。和刘发勤一起开叉车的还有4名司机,他们5人不到1个小时便可装满一大卡车货。连日来,他们每天都要从仓库运出200多吨纸,与五个月以前相比,工作虽然繁忙,但刘发勤和他的同事们工作动力十足。

  四川银鸽的发展态势令人振奋。今年5月20日,有着“中国草浆第一股”美誉的河南银鸽集团对原巨森纸业增资扩股,成立四川银鸽竹浆纸业有限公司。新公司成立后,突破了资金、技术、管理、环保四大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挣脱了束缚的生产力犹如炙热的岩浆喷薄而出。9月份,四川银鸽当月产量4055吨,比原巨森公司5月份增加50%,6—9月,四川银鸽平均每月纳税182万元,比原巨森公司1—5月增加85%。这样的生产佳绩,在四川银鸽的发展计划中,只是企业站稳脚跟的第一步。实施循环经济,彻底治理污染,实现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污染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四川银鸽更为长远的目标,也是四川银鸽与纳溪区在招商引资谈判时达成的共识。

  曾经的永宁河是一条乌黑的河流,尽管原巨森公司痛下决心,投巨资上马碱回收工程,但由于后续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原因,环保问题一直是企业无法彻底根治的痼疾。

  四川银鸽入驻纳溪区后的第一笔投资,就是投资7000万元征地119亩,对原有的碱回收及造纸工业废水综合治理工程进行扩建和技改。“我们公司的碱回收及废水综合治理工程投入满负荷运行后,每年可回收烧碱3.5万吨,价值3600万元,回收热能33.4万吨,相当于节煤6.68万吨,价值2004万元,利用余热发电1080万度,价值540万元。既降低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现在永宁河水由以前的劣V类改善为III类,就是明证!”四川银鸽的董事长张世进说。

  增收账和生态账

  拥有足够的资源才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足够的资源,才能保证四川银鸽“到2010年,投资12亿元,使制浆和造纸能力在原巨森的基础上翻两番,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制浆造纸基地和仅次于河南银鸽集团本部的生产基地”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从11月1日起,在公路边对竹农的竹片以300元1吨的最低保护价直接收购;从今冬明春起,竹农成片新栽种竹林在3亩以上的,与公司签订协议,投产后竹片最低保护收购价为400元1吨。”近段时间,四川银鸽向竹农的郑重承诺回荡在纳溪区的每一个村社。在今后的几年里,企业将陆续投资1.5亿元建设“20万亩竹林基地”,将纳溪区的竹海变为企业的“原料车间”。

  实际上,由于四川银鸽的产量扩大,从10月下旬起,纳溪区部分镇的竹片收购价格就由过去的200元1吨提高到了300元1吨。天仙镇兴场村三社村民刘成昆就是受益的竹农之一。作为五保老人的他,自有山林并不多,但今年他的竹片收入已经超过300元,比去年增收100多元。而该村六社村民杨平一家的竹片收入更多。杨平家有近20亩绵竹,“今年起码砍了70吨,纯进账1万元,而且是现钱。”村民们谈起这事,语气中充满羡慕。

  兴场村是一个岩区村,竹片收入一直是村民的经济支柱之一。今年上半年,兴场村实施国土垦复项目后,村委会主任何彬就动员村民种竹,村里建起了1000多亩竹基地。下半年,竹片价格上升,村民种竹的积极性更高。何彬算了这样一笔账:现在种竹免费送竹苗,免费培训技术,造林在3亩以上的还每亩给50元补助。成林后的绵竹每亩可砍2至3吨竹,按照400元1吨的保底收购价,每亩可收入1000元以上。“更安逸的是成林后的绵竹根本不用管理,不需要什么投入,尽管砍就是。种竹很划算,傻子都会算这个账。”

  对于发动群众种竹,纳溪区林业局副局长、纳溪区竹产业领导组办公室主任赖大伟算的是“生态账”。他说,纳溪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这些年来,封山育林,植树造林成绩显著。特别是从2002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开始,以每年新造林2万亩的速度逐年扩大竹基地规模。短短的几年时间,全区的森林覆盖率由47%提高到51%,积极发展竹基地功不可没。今年区上决定加快竹产业发展,规划到2010年,新造竹林8万亩,改造复壮低产竹林16万亩。这对纳溪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覆盖率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为了激发竹农的造林积极性,指导竹农规范化、标准化种竹,四川银鸽已经在兴场村采取向农民租地的形式建起了400亩竹基地,并派技术人员进行指导。与企业签订了租地协议的农民,不但每年有固定的土地出租收益,还可以与企业达成用工协议,在自己的土地上为公司种竹,再领取一份工资。说他们是企业的准员工并不为过。

  让37万农民从竹产业中受益

  发展必须具备自己无可替代的比较优势,发展还必须抓住转瞬即逝的机遇。放眼川南,不仅四川银鸽入驻纳溪后发展顺利,而且纳溪区周边50公里半径内,江安、叙永、赤水等地均有大型造纸制浆企业陆续开工建设、投产。“竹产业将是纳溪区农民增收的最有希望的产业。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纳溪区委、区政府下定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决心。10月12日,纳溪区召开竹产业发展大会,同时实施一系列加快发展竹产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竹产业的扶持力度。在未来四年,政府每年将筹资1000万元用于种苗、造林、肥料补助、基地建设和林区公路养护。眼下,纳溪区作好了从区外大量调运种苗的准备,林业部门也正忙于规划落实种竹地块,进行新品种的栽培、管理技术指导、培训的准备等工作。

  纳溪区发展竹产业前景可观,纳溪人对此更是充满了信心。纳溪区委书记陈冠松表示:“纳溪区具有丰富的竹资源,要把这个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本,转化为经济实力,尤其要让37万农民从中受益。纳溪区委、区政府把服务四川银鸽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就是要通过四川银鸽的带动,提高农民种竹的积极性,提高纳溪区的森林覆盖率。而四川银鸽完全投产以后,将达到3000万元到5000万元的税收,这对于一个区来说是了不起的。因此,我们有信心通过加快竹业发展,让纳溪区的山更绿、水更清,让纳溪区的农民越来越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