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科技创新 做强临安效益竹业

来源:今日临安 作者:金海燕 吴兵 发布时间:2007年11月19日 阅读: 字体:【】 【

    近年来,我市根据山区的特点与地理区域优势,大力实施“三竹并举,三产联动”的竹业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竹笋业成为了临安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临安竹农60%的收入来自竹笋。再加上竹笋加工、竹材加工,全市竹业产值达到了19.2亿元,比1996年增加了15.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了7262元。在广大竹农心中,随风摇曳的竹子不仅是他们美丽家园的象征,更是他们富裕生活的来源。

    科技创新 带动了一个产业

    雷笋,顾名思义,因春雷滚动而出土,因笋质鲜嫩味美被誉为“江南第一笋”。每年春天,成千上万株竹笋破土而出,成了江南人餐桌上难得的美味。但是因为春笋产出期集中,保鲜有困难,春笋旺季时,每公斤只卖得1元多钱。想致富的临安农民渴望有一种好吃、好卖,上市时间均匀的“四季笋”,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菜竹的经济收益。
    1991年冬天,家住三口镇珠坞村的小学老师鲍子潮,在自家竹园里倒垃圾时发现寒冷的竹林里竟然长出了鲜嫩的竹笋。他兴奋极了,原来通过竹林保温可让春笋早出。
    鲍子潮的无意发现,变成了林业科技人员的有意试验。在林业科技人员的帮助下,鲍子潮在自家4.1分菜竹园里,铺上了20厘米厚的竹叶保暖,细心做好各方面的栽培工作。奇迹发生了!1991年12月,他的雷笋园里初次见笋,并日渐增多,比传统出笋期提前了3个月,玉白的颜色、粗壮的身姿、鲜美的口感,“冬天里的春笋”虽然价格高达每斤十多元,但一投放杭州、上海市场,很快就被抢购一空。到2月4日立春这天止,他在园里已挖出“冬天里的春笋”500多公斤,收入1万多元。1991年后的几年时间里,林业科技人员经过多次实验,成功摸索出了操作简便,农民易懂易学的“食用笋早出高产技术”。 不久这项技术便成为我市农民的致富法宝,给广大竹农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由于食用笋早出高产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我市竹笋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纷纷开始开发丘陵缓坡,利用荒山荒坡造林种竹,有的农民甚至在自家的田里也种上了竹子,到了2006年,菜竹面积达到了48.9万亩。雷竹的发展让我市农民的收入突飞猛进,但由于雷竹早出覆盖技术对立地条件的要求较高,适用该项技术的竹林必须是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并有条件进行喷水施肥的。而对于一些位于高山远山的竹林,聪明的临安人因地制宜发展了毛竹、笋干竹……

    三竹并举 竹业结构日益合理

    毛竹是继菜竹笋后的又一大产业,全市拥有毛竹面积27.7万亩,年产竹材14.7万吨,毛竹水煮笋加工55691吨,占全国水煮笋加工量的四分之一。然而与菜竹相比毛竹林低产低效一直是困扰临安竹农的大问题。市林业科技人员通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又一套毛竹高产高效技术。
    青山湖街道研口村村民俞生根是毛竹经营大户。2001年10月向村里承包了一块70亩的毛竹林,承包前该竹林亩产值只有250元,在市林业科技人员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毛竹丰产培育,到了2004年竹林立竹量每亩达到了270株,亩产值达到1300元增幅高达420%。2005年他又在其中的5亩竹园里进行了一竹三笋试验栽培,亩产值竟然达到了3574元。这让农民看到了毛竹高收益的希望。
    如今市林业科技人员根据竹林的立地条件,对毛竹林实行了定向培育,大力推广竹林丰产培育技术,累计培育毛竹笋竹两用林基地10万亩。通过低产林改造和丰产林培育,单位面积立竹量由1995年的110株增加到现在的150株左右,每亩每年产竹材由150公斤提高到650公斤,每亩每度产鲜笋由不足40公斤提高到100公斤,毛竹经营收益大幅提高。
    笋干是又一特产之一。西天目乡武山村是以出产天目笋干而著名的林业专业村,拥有山林面积8000余亩,其中竹林面积4500余亩,人均竹林面积6.8亩,大多为笋干竹,年产笋干15万公斤,每年笋干一产收入200万元,笋干竹材销售也有200万元,人均达到7000多元,这两项收入占了农民收入的九成以上。目前,全市天目笋干加工量达5000多吨,是目前全国取大的天目笋干的生产、加工、销售集散中心。
    现如今我市98.7万亩竹林中,菜竹48.9万亩,毛竹27.7万亩,笋干竹16.2万亩,工艺竹5.9万亩。合理的竹林结构,让竹业有了一个稳定的发展基础,也让不同区域不同地理条件的竹农收获了丰收的喜悦!

    三产联动 竹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康鑫公司能得到这么快的发展,依赖于临安丰富的竹子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康鑫食品公司董事长汪素莲说。杭州康鑫食品有限公司是水煮笋行业近年来杀出的一匹黑马,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好的盛誉。该公司1998年底成立了以来,目前公司资产总额为6239万元,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亿多元,产销率达100%。产品远销上海、南京、天津、北京及日本、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地区。
    与康鑫公司一样。随着竹产业的不断发展,许多竹加工企业应运而生。据统计:到目前为止,该市共有规模以上竹笋加工企业46家。主要产品有毛竹水煮笋系统、笋干系列及腌笋、调味笋、带壳笋等新产品,年加工产值量达13万吨,产值4.7亿元。其中松友食品有限公司的出口水煮笋、天目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天目笋干、裕隆食品有限公司的小罐头笋、顶顶鲜食品有限公司的合装油焖笋、临安万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的休闲笋干、西马克食品公司的调味笋丝、三宝特产加工厂的带壳笋等八家企业的拳头产品产量分别以30900吨、500吨、1800吨、2000吨、400吨、900吨、12万箱的骄人业绩居全国首位。我市也因此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竹笋生产、加工、集散地。
    此外,全市还有竹材加工企业129家,年加工竹材1000多万株,产值4亿多元。以省级加工龙头企业三峰、青峰竹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加工企业,生产出的竹地板、竹刨切单板、竹炭竹醋液、竹家具、竹工艺品、竹建材、竹农具、竹筷竹签等八大系列产品名扬海内外。
    竹子加工业的飞速发展,加快了竹农增收致富的步伐。加工龙头企业纷纷以“订单”等方式联结基地和农户,发展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通过“订单”、“契约”等形式建立企业和农户的联结关系,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带动农民调整结构。同时,在林产品出产旺季,保证按保护价收购,有效地抵御了市场风险对农民增收的影响。2004年始康鑫公司和松友公司分别建立了13万亩和7万亩竹笋原料林基地,与3万余户农户签订了基地建设、产销保护合同。企业与农户的有效联结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该市竹林的产品,一直没有发生积压的情况,也没有造成产品价格很大的波动,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提高了农民建设基地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