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烤着吃的笋卖好价
记者:苏东坡曾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奉化市是浙江省有名的竹乡,当地许多人不光住在生态优美的竹海附近,更有口福的是,只要走进任何一家餐厅都能点上十多道由竹笋做出来的美味菜肴,比如有,服务员:咸菜烧笋,咸肉烧笋,酱油笋,油闷笋,带壳雷笋,不过报了这么多菜名,我建议您尝一下这边的烤笋。
记者:烤笋?笋也能烤着吃?
很是清脆鲜嫩,烤得怎么会这么清脆呢?服务员:它烤的时候盐已经放好了,烤的时间是很长的,最起码要烤好几个小时。
烤的笋被当地人叫做羊尾笋,是奉化市的特色食品。可餐桌上的这一盘盘笋看上去怎么也不像烤出来的,还是去市场看看没上桌以前的羊尾笋是什么样吧。
记者:您这卖不卖羊尾笋呢?
经营者:我这儿没有羊尾笋。
记者:哪有羊尾笋啊?
经营者:羊尾笋那边有。
经营者傅洪文:这个就是羊尾笋,是正宗的羊尾笋干。
记者:不是这种鲜笋啊?
经营者:不是的,这都是奉化的有机雷笋做的。
这位摊主不光在家种笋连卖笋生意都做得很红火,记者决定采一些鲜笋体验一下羊尾笋到底是怎么来的。
记者:还没到啊?咱们得走多远?笋在哪儿呢?
浙江省奉化市尚田镇许家村支部委员毛金宝:到了到了。
记者:我看见了,这就是笋,瞧见没有,我们先采笋去。
经营者:笋来了。
记者:这样子?这不对呀,您瞧?您这转的技术真高啊!数一下看多长时间?一二三,三秒钟。
这些刚采收来的鲜笋是奉化市特产的有机雷笋,年产量4万多吨,三分之一用于鲜销,三分之二烤成了羊尾笋。
浙江省奉化市尚田镇许家村支部委员毛金宝:卖鲜笋价高的时候卖一块钱一斤,价格低到八毛的时候就开始做加工了。一般是多少鲜笋出一斤?四斤鲜笋出一斤羊尾笋,卖鲜笋的话,四斤只能卖到三元多一点,要是加工成羊尾笋呢?通过加工能卖到六块钱,附加值提升了将近一倍。
鲜雷笋最多只能保鲜两三天,聪明的奉化人想到了烤的办法,使它的保质期延长到了几个月。
记者:真沉呢!瞧见没有,这就是刚刚烤好的羊尾笋,师傅,为什么叫羊尾笋?这种笋像羊尾巴一样,烤出来的笋像羊尾巴一样。
原来羊尾笋就是这么得名的。这些锅里烤的就是羊尾笋,像是用水在煮,其实是用这个办法将鲜笋的水分焅干。虽然是焅的意思,不过当地人一直念做这个烤字,我们也就入乡随俗地这么叫吧。来看看羊尾笋是怎么烤出来的。
字幕:放水、码鲜笋、放盐、再码鲜笋、翻转、烤笋。
记者:师傅,我来帮您翻一下行吗?
经营者:行。
记者:我看我能不能翻得动,把这个放下去?这个是往下压笋,这个是往起翻笋?
经营者:对。
记者:我都翻不动,这一锅有多少笋?
经营者:有120斤。
记者:120斤呢,帮我翻,我翻不动。这几次卖得怎么样啊?
经营者:我每年卖得很好!一年光卖这个笋收入多少?两万多块钱。
浙江省奉化市农林局产业指导科长周朝军:“长期以来,农户一锅一锅地烤羊尾笋,使雷笋的保质期从两天延长到了四个月,但是,我们现在有更好的办法使雷笋的保质期延长到一到两年”
记者:它本来就是鲜笋,经过高温杀菌,切成这样的一块一块小段,切成这种小段以后,再到那边去漂洗,就那个筐子里。这里漂洗12个小时,漂洗完了以后就到里面去烤。这才开始烤了是吧?
周朝军:对。
那么企业的烤制究竟与农家的传统烤法有什么不同呢?
记者:这里会不会也有两个大锅呢?
浙江省奉化市某笋制品加工企业负责人李少健:对。
记者:还真有两个大锅,您瞧!这个大锅和农家那个大锅还真是不太一样。
李少健:主要是我们锅里面的量可以放到200多斤,还有一个就是用蒸汽烤的。
记者:这里面是不是也放着盐水呀?
李少健:现在什么都没放,这个水还要烧,其实烧完了以后再加料。
有了烤制工艺,再进行高温杀菌和真空技术,让烤出来的笋有了独立包装,产品上了档次也走进了超市。
女消费者:这个烤笋我觉得它还是有那种新鲜笋的鲜美的味道,同时又加了那种烤味嘛,我觉得比较适合我的口味。
女消费者:有点脆有点辣,我们家里都喜欢吃的。
经营人员:现在这个销量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在持续增长的,一天的销售大概在200多包。
这里是奉化市的一家超市,旁边这个货架是专门经销各种小菜的,多达70多个品种,我仔细数了一下,有关笋的小菜就有20多个,比如说有羊尾笋、脆笋,当然了,还有这种烤笋,由于有了这种烤笋的工艺再加上现代的真空包装技术,让消费者可以一年四季很方便地购买到这些食品了,来一趟也不容易,这不,我也给北京的朋友带回去一些,笑林老师,您别急,这里自然也有您的一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