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小竹尾做成致富大生意

来源:农民日报2007-05-25 作者:宁烛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25日 阅读: 字体:【】 【

———记长途贩运专业户蔡希奎

  一个年逾六旬的农村老翁,近十年来从湖南湘西南大山区的绥宁县,每年向河北海南等省份直销竹尾10多万支,将小竹尾做成致富大生意的故事,在绥宁县广为流传。

  逢俏不赶逢滞不丢
  被誉为“全国毛竹之乡”的湖南省绥宁县,每年加工砍伐毛竹近500万棵,竹干运走后废弃的竹尾满山遍野随处可见,除了附近的农民闲时捡了些回家做柴火外,大部分竹尾遗弃在野外任其腐烂。该县供销社的农产品公司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利用火车皮发货,外销到我国北方后,当地农民用来搭建简易住房,建大棚菜房等,竹尾大大派上了用场,身价倍增,经营单位县农产品公司生意红火。九十年代后绥宁县木材生意兴旺,经营利润率大大超过了其他农副产品,做生意的人们纷纷转向经营木材,又因绥宁县远离火车站,很难解决火车皮问题,加上供销社系统经营越来越陷入困境,全县的竹尾生意便搁浅了。县内有人偶尔收购一两车竹尾,只好送怀化火车站廉价卖给别人,所得无几。渐渐的竹尾生意无人问津,那几年绥宁县的数以百万计的竹尾,差不多有一半以上烂在山上。
  曾经与供销社一起经营过竹尾生意的蔡希奎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反复考虑,他打定主意要重新恢复这一业务,做大做活竹尾生意。

  五上河北二下海南
  蔡希奎曾经与供销社一起做过竹尾生意,但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二传手”,没有直接与要货老板打过交道,对销售市场、价格行情、产品要求及需求量等,在脑海里完全是一片空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此他决心要补上这一课。“五上河北,二下海南”的小故事,至今仍为本乡村民津津乐道。
  第一次他送考上河北省经济学院的女儿去石家庄,没等到给女儿完全安排好,他就乘公交车访遍了这座省城周围的竹木市场,发现这里需要的竹产品不仅数量大,而且品种多。因暂时资金少,经营业务小,返家后收购了一批竹尾,用5吨货车装运直销石家庄。由于沿途过桥过关多次收费,还有些地方敲竹杠,结果货到目的地后一算还亏了。第二次送货他改用大型货车“后八轮”发运,每车获利近千元。以后经河北的朋友提醒,蔡希奎发运竹尾,全部找河北给本市邵东运货的返程车辆,不仅每车节省了运费3000元以上,沿途还免交了许多不合理的支出。河北的朋友们交多了,以后蔡希奎干脆请他们代交,将省出的时间全力抓收购。他第四次、第五次赴河北又专程考查了该省保定、涿州等大中城市竹木交易市场,继续联系了一批年销量上百万支竹尾的老板,巩固了河北市场。近几年他听说海南省香蕉丰产,为防台风,急需竹尾打架支撑,他冒着40℃的高温风尘仆仆赶到当地签合同并迅速发货,在我国南方省份又开拓了一个新的销售市场。

  保质诚信买卖双赢
  蔡希奎把收购竹尾的规格质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他每到一处发动竹农加工时,总要反复交待他们,产品长短要一致,大小要均匀,质量要求八成以上为新鲜货,必须将已腐蚀和病虫害损伤的竹尾全部清除出去。他亲自示范,边收购边用塑料带打捆,每捆10支,捆扎得整整齐齐。对收购村民已锯齐打了捆的竹尾,他还要重新检查,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出去,不让一支有问题的竹尾混发出去。他常告诉加工人员:“一支竹尾事小,但我们决不能将残次产品发给客户,让一粒老鼠屎打坏一锅汤。”
  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蔡希奎,经营的竹尾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据有人初步统计,蔡希奎这些年,已向外省销售竹尾200多万支,给本县农民和县财政增加收入150万元,自己获利20多万元,他的长途贩运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