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我国生物结皮固沙技术进入野外推广研究阶段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5月22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7年05月25日 阅读: 字体:【】 【
经过多年研究试验,我国生物结皮固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寻找野外规模化实施的低成本适用技术。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介绍,生物结皮固沙技术实验室研究已经成熟,科研人员利用人工“接种”,在适宜水分下每平方米沙地上撒下0.4克干藻粉,14到20天的时间内,生物沙地结皮覆盖度就可达70%左右。目前,科研人员已将这项技术应用到野外荒漠地区试验,生物结皮覆盖度很高,但使用成本也较高。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雷加强说,荒漠地表生物结皮可生存于极端干旱、高温环境,降水量只要达到150毫米,经过2至3年的时间,生物结皮覆盖度可达70%以上,而且这些结皮干藻存活时间可达150年之久,只要遇到适宜生长的降水就会很快繁衍,而且不需要再附加人工灌溉。
    据介绍,生物结皮固沙技术可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推广应用,它可以补充完善中国目前采用的“乔、灌、草”结合的防风固沙生态体系,尤其适合对西北荒漠化地区的地表生态恢复,为防沙治沙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新方法。(转自国家林业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