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藤新闻
国际竹藤中心:竹藤科技创新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中国科技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胡利娟)十八大以来这五年,国际竹藤中心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际合作、科技培训、产业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0日,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竹藤中心2018年工作会议”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彭有冬称,特别是2017年,该中心承担的“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验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和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等项目也顺利承接。同时,作为科技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4家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国际竹藤中心牵头组建的“国家竹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是我国竹业领域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将对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分享中国林业在可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竹、藤是十分重要的生态战略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促进就业增收、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潜力巨大。
“而作为国家林业局两大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之一的国际竹藤中心,任重而道远。”彭有冬说,在积极谋划国家竹藤科技创新战略、引领竹藤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要当好林业科技工作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创新型科研院所。
重点是,要突破竹藤等生物资源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大力推进竹藤科技原始创新,力争产出一批显示度高、接地气、能应用、高效益的科技成果,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并强化产学研联合,围绕从竹藤资源培育到材料加工的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项目资金链,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催化、孵化、熟化的过程,实现技术创新成果的集成化、专业化、工厂化应用,形成上游与下游对接,创新与应用连接的机制,使林业科技创新进入一个“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再创新—再研发—再应用”的良性循环轨道。
彭有冬提出,生态兴则文明兴,国家强林业必须强。如今,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林业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推进新时代林业现代化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要全面提高竹藤科技创新能力,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竹藤产业提质增效。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要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继续实施好国家科技重点项目,紧跟世界前沿技术,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从“跟跑”转向“并跑”与“领跑”,加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衔接融合,形成全链条、一体化的创新布局。并按照“突出培训扶贫、产业扶贫、生态扶贫,做到精准扶贫且长效脱贫、不返贫”的要求,全力抓好竹藤科技成果推广,办好竹藤援外培训和国内精准扶贫培训,支持和帮助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和国内竹产区推广竹藤实用技术,让竹藤产业在扶贫减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出先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