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生态产业链”带富农牧民

来源:新疆日报 作者:中国林业网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5日 阅读: 字体:【】 【
  蜜蜂林间飞,土鸡树下跑,牛羊成群有草吃,牲畜粪肥还抢手……
  阿勒泰地区各县(市)立足“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紧紧依托地缘、交通优势,按照“示范引领、政策扶持、特色培育、科学开发”原则,加快引导“生态产业链”发展模式,搞活林间资源,形成了“林下种植养殖”“生态产业链”。
  依托政策:把“农耕地”变为“生态林”
  “现在国家出台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有好政策的支持,又有党支部的引领,我们的产业也会越做越大。”近日,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丹麒合作社理事长靳慧林深有感触地说。
  “70后”的靳慧林,前几年在自家400亩地里全种着经济作物,每年每亩收入300元左右,已算很不错了。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出台,县里又明确,只要种植沙棘树每亩在享受国家补助基础上,县里再补助200元。
  好政策是出台了,可响应的人却不多。靳慧林说:“种植沙棘的话,头两年光投入,2年后才能见到成效,村民的积极性并不高。不过,乡政府特别支持我们,经常派人前来指导。经过3年的精心管理,沙棘终于见效益了,除了享受的补贴外,沙棘果还可以卖给相关企业制作沙棘饮料和药材,一亩地收入1000多元。”
  见到利益的村民纷纷动了心,有讨经验的,有询问退耕还林政策的。“有了靳慧林这样的示范户带动,我们村也成了全县退耕还林工程试点村,村民们也转变了观念,变‘多种粮’为‘广栽树’。”也格孜托别乡党委书记严新军介绍说。
  为把产业做大做强,2014年,靳慧林聚集曾有种植沙棘经验及有发展特色产业愿望的12户农民,成立了合作社,并依托沙棘基地的林草资源,引进了5000只良种鸡进行林下养殖,沙棘鸡以每只120元的价格销往北京、广州、深圳等,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变中谋富:走出“林中生财”合作双赢路
  2002年,福海县解特阿热勒镇喀拉塔合尔村的刘文彬在全县第一批将自家200亩耕地转为林地,全部种上了杨树苗。家里养那么多牛羊,光购草料都得不少成本,与其购买,何不把林子里的空地种点苜蓿呢?一次,在收看完电视科技频道节目的他,深受启发,想出了套种苜蓿的增收路子来。
  苜蓿属于一年两收作物,每年6月和9月都是采收期。一年两季苜蓿,老刘的牛羊不仅有了草料,还能囤积不少。每年秋收后牲畜转场,正是草料最好销售时。有些牧民四处购买饲料,村“两委”班子牵线搭桥,帮助老刘和邻里牧民建立起了供销合作关系。
  “我把多余的草料卖给牧民,牧民把牛羊、骆驼的粪肥再卖给我,他们有了草料,我这地里也有绿色农家肥,一举多得。”这样算来,饲草料就给老刘添了4万余元。
  在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像刘文彬这样发展林下经济的不乏其人,并已经发展成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等多个模式。
  青河县萨尔托海乡萨尔托海村是个小农业服务于大牧业的少数民族村,全村人均耕地不足3亩,农牧民增收致富受阻。2016年初,村党支部提出“农养牧,牧养农”发展模式,村里农户发展起林下经济,在林间套种苜蓿、玉米等1000余亩,秋季由村党支部牵头联系牧户收购饲草料并储备起来,对未收购完的饲草料由村集体出资购买,储备起来以备牧民之需。
  生态坚守:探索“林上生金”旅游观光模式
  每年秋季,哈巴河县萨尔布拉克镇阿克塔木村集中连片的林间经济2000亩油用牡丹,叶片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观赏。
  “2017年,我计划把林下牡丹产业朝着观光农业、采摘体验、休闲垂钓、餐饮等方面发展,让来这里的游客有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体验田园式的风光,让油用牡丹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村民马占虎对自己的产业做出这样的展望。
  在保护生态、保持水土中,走“林中生财”的路子,已经成为阿勒泰地区各县市农牧民的自觉行动。又依托当地特有的自然风光,探索“林上生金”生态林业观光的新模式。观光农业正在素有“金山银水”的阿勒泰地区应运而生,并作为一项生态产业链慢慢发展壮大起来……
  据了解,阿勒泰地区已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正在落实国家第二轮退耕还林7.25万亩。(记者 张婷 通讯员 张新梅 胡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