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竹藤新闻>详细内容

竹藤新闻

著名林学家彭镇华教授逝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4日 阅读: 字体:【】 【
    5月24日21时15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林学家、林业教育家、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国际竹藤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彭镇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3岁。5月30日上午,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相关部门和单位领导,亲人、好友、学生、同事以及社会各界有关人士前往送别。
    彭镇华教授1931年12月20日生于江西景德镇,籍贯江西吉水。1956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业系,同年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期间,1960年—1964年,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学习,获生物学副博士学位。1996年始,工作于中国林科院林业所。
    他一生追求科学与真理,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林业科研和教学事业。长期从事林业生态工程、林木遗传育种等研究工作,在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国土综合整治、林业血防、城市林业、竹类植物遗传育种、生态文化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性成果,为我国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曾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重大科技奖励10项,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十大英才”、“全国绿化奖章”等殊荣。曾被聘为国家林业局林业血防专家组组长、全国血吸虫病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森林城市专家组组长、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科学顾问、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森林生态文化分会理事长、中国林学会城市森林分会理事长等职务,曾担任《湿地科学与管理》、《中国城市林业》主编,《林业科学》、《应用生态学报》、《林业科学研究》副主编,以及安徽省生态学会理事长、安徽省林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等职务。
    他是我国林木与花卉辐射育种的先行者和奠基人。20世纪60年代,他从前苏联学习归来,毅然放弃了在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安徽农学院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开展了林木花卉育种研究,成功培育出“浓香型矮化水仙”等系列优良新品种,为我国辐射育种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教学上,他渊博的科学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生动的授课形式,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让学生们受益终生。他很早就关注我国木材安全问题。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组织开展全国杉木大协作。在交通信息不便的情况下,深入山东、安徽、江西、福建、贵州等省的偏远山区,开展杉木地理种源研究。尤其是在杉木起源研究方面,他创造性地把历史文献整理挖掘与现代种源技术结合起来,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独到见解,极大地丰富并开拓了我国杉木地理种源以及树木历史文化研究的内涵,项目研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研究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他为我国林木育种教学与科研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是我国林业血防新方向、新学科的创立者和实践者。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我国长江流域血吸虫病大面积流行的严峻形势下,他满怀对疫区人民的深厚感情,不顾感染血吸虫病的巨大风险,全身心地投入到林业血防研究与实践中,创立了林业与卫生相结合、生态与健康相结合、治病与治穷相结合等一整套林业血防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这项研究成果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得到广泛应用。林业血防工程的成功实践,为我国乃至世界林业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我国疫区群众生命健康、生态安全、生活幸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是我国基于国土生态安全科学谋划林业空间布局的倡导者、先行者和实践者。20世纪90年代,针对我国生态危机的严峻现实,他立足于国土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并主持开展了中国森林生态网络工程体系建设研究。他从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出发,以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提出了面向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点、线、面结合的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模式,其中许多重要研究成果成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的核心内容,为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撑。
    他是我国城市森林学科的奠基者和学术带头人。进入新世纪以来,面对日益恶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他站在推进绿色城镇化的战略高度,组织团队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城市林业研究与示范,创新性地提出了“林网化与水网化相结合、城乡一体建设城市森林”的理念,以及面向城市群开展森林规划建设等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成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核心思想。先后主持完成了北京、上海、江苏等6省8市的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与规划,并积极推动战略规划的落实,极大地提升了地方林业发展水平。他组织领导了全国城市林业研究团队和示范城市大协作,出版了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工程建设系列著作,对推动我国城市森林建设以及亚欧城市林业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是我国毛竹基因测序研究与竹文化研究的奠基者和领军人。近10多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竹类植物研究工作中,带领团队开创性地进行了毛竹基因组测序研究,成功地绘制出了毛竹基因组草图,论文发表在《自然·遗传学》后,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获得了广泛认可。这项研究成果对毛竹和其他竹类植物遗传改良和基础生物学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填补了世界竹类基因组学研究空白,也标志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了毛竹基因组“密码”。他还是我国竹文化历史发掘与探究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他编著出版的《绿竹神气》巨著,收集了从上古先秦到清代共1万首咏竹古诗词。为纪念国际竹藤组织成立15周年,他与江泽慧教授共同精选注释了100首咏竹古诗词,并精选历代绘竹经典名画配套出版了中英文版,作为学术和文化精品向世界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竹文化,受到了国际竹藤组织成员国高官、使节以及国内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他一生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高风亮节,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我国的林业科技教育事业。他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授业有道,治学有方,先后培养了博士生、博士后60余名,为我国林业建设输送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他学识渊博,视野开阔,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他严于律己,甘于奉献,团结协作,善待同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同事和朋友中享有崇高声望。
    他的一生,是勇攀高峰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是倾情大爱的一生,是光荣伟大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国林业系统、林学界的巨大损失。他虽离我们而去,但他的学术思想生生不息,高尚品德风范长存,大爱精神永放光芒!
    正如挽联所写:“含虚中 挺圆质 高风节 让世上卉木有情,播云树 谱烟涛 展心怀 教天下林山无涯”;“谦和君子绿竹神气镇人间,治学育才春水长思华夏梦”……。
    彭镇华教授千古,永远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