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泛亚荣耀,森林昆明的卓越追求

来源:不详 作者: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9日 阅读: 字体:【】 【
中国绿色时报2月19日报道(记者  吴兆喆) 这是一种高度。在加快建设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关键时期,昆明作为云南的龙头城市,率全省各地(州)打响绿色发展的新战役,赢得国际尊重。
  这是一种广度。在加快建设泛亚区域性国际城市的重要节点,昆明作为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东盟开放的门户枢纽,尽显绿色崛起的风范,为国家赢得尊重。
  尤其当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后,昆明充分发挥“春城”特质,在新一轮竞争中高扬“创森”风帆,以先锋之态继续谱写气势恢弘的绿色乐章。
  绿色新政,定位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
  昆明是享誉世界的“春城”、“花城”,百花竞艳、万木争荣。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47.06%,林木绿化率55.76%,城市绿地率40.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
  显然,昆明并不缺林少绿,且多数指标高于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那么,昆明“创森”之“创”作何解释?其深意何在?
  “昆明的绿略显清雅俊逸,但要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化和生态是第一形象、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景观要素的目标,尚需绿的大气磅礴、沉雄凝重,特别是作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门户城市,要让邻国通过昆明来了解中国,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国际事务中对我们刮目相看。”昆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昆明将“创森”放在了绿色新政的首要位置,要举全市之力建成一个林在城中、绿色环抱、林城相融、自然和谐的新昆明。
  2008年,中共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把昆明建设成为“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
  200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按照“城市园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水域林湿化、农田林网化、村镇林果化、市域全绿化、国土生态化”的目标推进“森林昆明”建设;
  2010年,市委、市政府下决心要通过两年冲刺和攻坚,到2013年实现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让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更加魅力彰显……
  目标明确,出招迅速。昆明市委书记上阵动员,市长挂帅指挥,全市14个县(市、区),5个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均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政府主要领导担纲的“创森”指挥分部;政府财政大手笔投入,社会资金大幅度涌入,两年间各级财政投入27.3亿元,单位、企业、社会和工程建设融资投入131.4亿元,为森林昆明建设助力增色。
  “植树造林是人类社会最大的道德,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说。
  “林业在昆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生机、有希望。”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说。
  的确,只有自觉、自发地把城市绿化和城市建设相结合,把绿色发展和城市发展相结合,一个城市才能实现山更秀、水更清、城更靓、人更欢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城市的魅力和价值。
  对症下药,让城市“肌理”更加柔和
  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
  《昆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于2010年12月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并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复后,昆明市“创森”办主任、市林业局局长曾令衡感慨,“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让城市‘肌理’更加柔和”。
  回溯2008年,刚刚提出“创森”的昆明究竟有哪些“症状”呢?
  当年,昆明市曾邀请专家就昆明现状对比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作了差距分析,在38项指标中,有7项还需提高达标,其中最明显的是全市林木绿化率差0.25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差1.83个百分点,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0.8平方米。
  为此,规划中专门制定了市域城市森林体系布局,将昆明市城市森林网络体系构建为“一中心、二脉、二域、三系、五轴及面片区块点相结合,城市森林全覆盖”的三维立体结构,形成市域城市森林“市域、城市规划区、建成区”3个层次,城市中心区、县城(区、市)、镇(乡)、村4个等级;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县级中心多中心,各乡镇及村居住地多点的“一核十城百镇千村”城市森林景观格局。
  专门制定了城市规划区城市森林布局,按照“基质-斑块-廊道”的生态体系,将城市规划区布局为“一圈、一主、四星(辅)、四环、十七带、三十六廊”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一圈,即环绕城市的周围山体生态安全城市森林景观圈;一主,即昆明市城市中心区城市森林景观区;四星,即安宁、富民、宜良、嵩明4个卫星城的森林景观区;四环,即二环、三环、绕城高速内环、绕城高速外环4条环城路;十七带,即昆明对外的17条公路带;三十六廊,即36条出入滇河流。
  专门制定了城市中心区绿地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形成“三带七廊、六楔三环十二道、十五片百园”的绿地系统结构。三带,即3条城市生态隔离带;七廊,即7条生态景观廊道;六楔,即6个主要绿楔;三环,即3条环形道路绿化带;十二道,即12条景观性道路;十五片百园,即各类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及城市公园。
  在此基础上,昆明市委、市政府特别要求按照乡土树种、乔木树种、常绿树种分别占相应类别80%的要求,大力推行乔、灌、草、花等多层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实行城乡规划一体化、投资一体化、管理一体化,以展示“绿色昆明春满园”的独特魅力,彰显“缤纷昆明花满城”的多彩景观,实现“森林昆明、美丽春城”的宏伟目标。
  “规划是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曾令衡说,城市森林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代表着当今世界生态化城市的发展潮流和方向,只有通过绿化理念的大突破,森林城市的大规划,才能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泛亚乃至国际合作中赢得机会。
  机制创新,让美丽春城绽放异彩
  在规划、机构、人员都到位的情况下,如何才能高效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快速形成“一核十城百镇千村”的城市森林景观格局?
  昆明给出的答案是:机制创新。
  “创森”实施以来,昆明迅速成立“创森”指挥部,将各项任务通过工程加以分解和推进,在质量、管理、进度、效率等多方面严格要求,使全市拧成一股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打了一场攻坚战。
  在工程承包上,“创森”办规定重点工程必须由有资质的单位承担。在工程项目进程中,严格实行100%公开投标、100%不转包、100%工程监理到位、100%不留重大质量隐患、100%不出重大安全事故、100%行政监察到位、100%工程预决算审计到位、100%不出腐败案件。
  在工程付款上,“创森”办大力推行"3331"管理机制,即工程款分4年支付,前3年每年支付30%,第4年支付10%。并规定,第一年的30%要在工程完工初验后才完全支付,否则只能拿到其中的60%;第二年的30%要在工程合格,并确保第一年栽植的苗木成活率不低于98%才完全支付;第三年的30%要在工程竣工终验,且前两年苗木保存率不低于95%才完全支付;第四年的10%则要确保第三年的苗木成活率达100%才支付。
  在工程考核上,昆明市所有涉及“创森”的部门均与市政府签订了“创森”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分48项,比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还多8项。全市不仅采取“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社会倒逼部门、下级倒逼上级、督查倒逼落实”,还采取了工作问责制、媒体通报制、进度排名制和年终考核制,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任期目标年度考核。
  据了解,五华区因“创森”工作综合排名位于全市19个“创森”部门的后9名,国土、交通部门的分管领导被问责,林业部门分管领导被诫勉谈话;官渡区委、区政府则规定,本区在全市排名第一要奖励,第二要鼓励,第三则对相关部门进行惩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问责制的实行,从根本上打破了干部队伍“能上不能下”的陋习,建立了一种更直接有效的淘汰机制,从而在更大程度上保护了公众利益。也正是这样严格的围绕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机制,强调了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工作和效益同步提升,使“创森”工作、干部培养等形成“多赢”局面。
  而今,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观,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园林化、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高原湖滨生态城市正在祖国西南强势崛起,在泛亚区域中强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