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网络故事:抚今追昔话林改
从梦想到圆梦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柳青的心里很无奈。柳青自高中毕业后,就呆在家里,过着靠山吃山、平平淡淡的日子。眼看着“奔四”了,可他去省城杭州闯一闯的梦想从未改变,然而,由于家里山林较多,父亲极力反对柳青离开家乡,千叮万嘱,一定要看好祖辈留下的“祖宗骨”。原来,在2006年山林延包的时候,《林权证》是由乡村干部用手工填写的,柳青家里的一处山场,被一村干部擅自篡改了四至,导致林木被采伐。虽然几经周折,最后还是通过“打官司”维护了自家的权益。但父亲从此留下了“后遗症”,于是就有了让儿子坚守山林的“夙愿”。况且他家的山场多而分散,有几处插花山还坐落在邻乡,万一界址有纠纷咋办?管理成了一大难题,为此柳青忧心忡忡,而 “林权身份证”的落实,让柳青吃了“定心丸”,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龙泉市推出“林权IC卡”,对全市林业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将林权证属性与空间属性全部数字化录入系统,并可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实现数字化、科学化管理,切实做到人、地、证相符,图、表、册一致。如此一来,每处山场都有了电子身份证,有明确的林权地籍信息,林农凭着林权身份证,就可以查询自己山林的坐落位置、地形地貌等相关信息,再也不用担心四至被篡改了。
林权身份证破解了林地权属明晰的难题,但钱从哪里来又成为柳青创业路上的瓶颈。所幸,林权抵押贷款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柳青没有想到,山上的活树竟能变活钱!高兴之余,他心里又嘀咕开了:家里这么多处山林,究竟价值几何?难不成一处处山场去评估吗?看到林业工作站的同志忙碌的身影,他实在开不了口。不料,工作人员一通娴熟的操作却让他大开眼界。只见工作人员进入《浙江省林权监管平台》,林地的地形地貌、林木蓄积量、林木组成、价值评估等林权信息一目了然。只要在家门口的信用网点提出申请,评估资料就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至评估窗口了,经过评估资料审核,所有抵押贷款资料在15天内由林权管理窗口和农信社咨询窗口实行内部交接。从申请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有关材料登记审核可谓是一气呵成,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让柳青的手中“青山绿水”变成了 “金山银山”,柳青终于可以飞翔了!
从害怕到期待
老胡是有着三十多年工龄的老同志了,吃了这么多年的林业饭,老胡对这份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精通业务,无论是上山做作业设计,还是采伐验收工作,都是得心应手。尤其是开具《合法来源证明》,不同树种、不同长级、不同径级的木材,单株多少材积,都刻在老胡的心里了,简直就是活“材积表”。但老胡也有“软肋”,那就是计算总材积,他临近退休,老眼昏花了,密密麻麻的验收码单,难免上下行会看错,计算起来容易出错。现在林业办公自动化普及每个乡镇,从作业设计到木材运输,将用电脑“一条龙服务”了。老胡一听“信息化管理”颇有忐忑,他对此是既害怕又期待,期待的是终于不再用手工统计总材积了,怕的是自己只有高小文化,唯恐很难学,就拿五笔打字来说吧,好不容易学会,也像“夹豆”似的,老半天才敲出几个字来。直到培训完毕,老胡才松了一口气,数字化竟然可以这么简单!原来软件的编制自始至终围绕易懂、易学、易用原则,系统实行数据自动生成,人机对话查询选择、自动切换等人性化设计的手段,就像为老胡这些超级“菜鸟”们量身定做的,只要敲敲数字键、点点鼠标,就可以准确、轻松地完成工作。现在,《浙江省林木采伐网上办证系统》和《丽水市木材流通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老胡们”已是运用自如了。林业信息化管理,改变了现有林业粗放管理模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从疲惫到轻松
“周一长路漫漫,周五胜利大逃亡”,用这句话描述小金前几年上班的心情一点也不夸张。小金是档案管理员,每天游走在档案林立的办公室中,一天下来往往疲惫不堪。在历经林业“三定”、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山林延包等演变过程后,山林档案资料曾几何级倍增,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一些山林纠纷、林权登记等都要查阅相关档案,虽然在找出资料后有些许成就感,但更多的是疲惫、烦躁。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陈年旧账,一番好找不说,好几次还被呛得咳嗽不已。自从档案信息扫描进电脑后,小金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查阅任一资料,并可以打印出来,再也不用在“档案森林”里爬上爬下寻寻觅觅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大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为广大林农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龙泉市林农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建档、管理和运用日益完善,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字林业”信息化工程已完成了从一颗种子到一株参天大树,再到一片茂密林海的嬗变,作为浙江省重点林区和林业资源大县,林业信息化推动着“林权+金融=以林富农”的举措开花结果,“激活”沉睡的广袤山林焕发出了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柳青的心里很无奈。柳青自高中毕业后,就呆在家里,过着靠山吃山、平平淡淡的日子。眼看着“奔四”了,可他去省城杭州闯一闯的梦想从未改变,然而,由于家里山林较多,父亲极力反对柳青离开家乡,千叮万嘱,一定要看好祖辈留下的“祖宗骨”。原来,在2006年山林延包的时候,《林权证》是由乡村干部用手工填写的,柳青家里的一处山场,被一村干部擅自篡改了四至,导致林木被采伐。虽然几经周折,最后还是通过“打官司”维护了自家的权益。但父亲从此留下了“后遗症”,于是就有了让儿子坚守山林的“夙愿”。况且他家的山场多而分散,有几处插花山还坐落在邻乡,万一界址有纠纷咋办?管理成了一大难题,为此柳青忧心忡忡,而 “林权身份证”的落实,让柳青吃了“定心丸”,再也没有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龙泉市推出“林权IC卡”,对全市林业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将林权证属性与空间属性全部数字化录入系统,并可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实现数字化、科学化管理,切实做到人、地、证相符,图、表、册一致。如此一来,每处山场都有了电子身份证,有明确的林权地籍信息,林农凭着林权身份证,就可以查询自己山林的坐落位置、地形地貌等相关信息,再也不用担心四至被篡改了。
林权身份证破解了林地权属明晰的难题,但钱从哪里来又成为柳青创业路上的瓶颈。所幸,林权抵押贷款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柳青没有想到,山上的活树竟能变活钱!高兴之余,他心里又嘀咕开了:家里这么多处山林,究竟价值几何?难不成一处处山场去评估吗?看到林业工作站的同志忙碌的身影,他实在开不了口。不料,工作人员一通娴熟的操作却让他大开眼界。只见工作人员进入《浙江省林权监管平台》,林地的地形地貌、林木蓄积量、林木组成、价值评估等林权信息一目了然。只要在家门口的信用网点提出申请,评估资料就可以通过网络传输至评估窗口了,经过评估资料审核,所有抵押贷款资料在15天内由林权管理窗口和农信社咨询窗口实行内部交接。从申请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有关材料登记审核可谓是一气呵成,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让柳青的手中“青山绿水”变成了 “金山银山”,柳青终于可以飞翔了!
从害怕到期待
老胡是有着三十多年工龄的老同志了,吃了这么多年的林业饭,老胡对这份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精通业务,无论是上山做作业设计,还是采伐验收工作,都是得心应手。尤其是开具《合法来源证明》,不同树种、不同长级、不同径级的木材,单株多少材积,都刻在老胡的心里了,简直就是活“材积表”。但老胡也有“软肋”,那就是计算总材积,他临近退休,老眼昏花了,密密麻麻的验收码单,难免上下行会看错,计算起来容易出错。现在林业办公自动化普及每个乡镇,从作业设计到木材运输,将用电脑“一条龙服务”了。老胡一听“信息化管理”颇有忐忑,他对此是既害怕又期待,期待的是终于不再用手工统计总材积了,怕的是自己只有高小文化,唯恐很难学,就拿五笔打字来说吧,好不容易学会,也像“夹豆”似的,老半天才敲出几个字来。直到培训完毕,老胡才松了一口气,数字化竟然可以这么简单!原来软件的编制自始至终围绕易懂、易学、易用原则,系统实行数据自动生成,人机对话查询选择、自动切换等人性化设计的手段,就像为老胡这些超级“菜鸟”们量身定做的,只要敲敲数字键、点点鼠标,就可以准确、轻松地完成工作。现在,《浙江省林木采伐网上办证系统》和《丽水市木材流通管理系统》等多个信息系统,“老胡们”已是运用自如了。林业信息化管理,改变了现有林业粗放管理模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从疲惫到轻松
“周一长路漫漫,周五胜利大逃亡”,用这句话描述小金前几年上班的心情一点也不夸张。小金是档案管理员,每天游走在档案林立的办公室中,一天下来往往疲惫不堪。在历经林业“三定”、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山林延包等演变过程后,山林档案资料曾几何级倍增,档案管理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一些山林纠纷、林权登记等都要查阅相关档案,虽然在找出资料后有些许成就感,但更多的是疲惫、烦躁。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陈年旧账,一番好找不说,好几次还被呛得咳嗽不已。自从档案信息扫描进电脑后,小金只需轻点鼠标,就可以查阅任一资料,并可以打印出来,再也不用在“档案森林”里爬上爬下寻寻觅觅了。档案信息化管理,大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为广大林农提供便捷、快速的服务。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龙泉市林农森林资源资产信息建档、管理和运用日益完善,我们欣喜地看到,“数字林业”信息化工程已完成了从一颗种子到一株参天大树,再到一片茂密林海的嬗变,作为浙江省重点林区和林业资源大县,林业信息化推动着“林权+金融=以林富农”的举措开花结果,“激活”沉睡的广袤山林焕发出了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上一篇:首片中国信息林植树活动在京举行[ 11-22 ]
下一篇:林业十年:花卉产业十年成就综述[ 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