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西域闪耀中国林果之光

来源:不详 作者:国家林业局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26日 阅读: 字体:【】 【
中国绿色时报10月25日报道(记者  赵倩  俞言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果面积每年以上百万亩的速度递增,林果种植总面积现已达到1800万亩,年产量670万吨。
  新疆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长春建立了6个自治区级的营销平台,营销网点遍布全国。
  新疆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达230家,注册资本共计40亿元,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181万吨。
  近年来,新疆林果业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也是世界六大果品生产带之一,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造就了新疆林果产品特有的优良品质,奠定了新疆建设优质林果基地的良好基础。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克苏苹果、和田核桃、库车小白杏、莎车巴旦木、精河枸杞等,新疆特色林果的美名闻名遐迩,享誉中外。特色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的“利器”。
  谋变——“中国果园”在辉煌中探索转型
  新疆地域辽阔,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工业区少,环境污染小,具有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鲜明特色。据《水经注》记载,新疆盛产瓜果,早在两千年前,新疆的石榴、杏等优质林果就随着丝绸之路的不断延伸传到了内地。但是,一直以来新疆的林果虽然名气大、品质好,却没有形成产业。农民只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作为自食、赠送亲朋好友或“提篮小卖”。
  良好的自然优势并没有顺势形成产业优势,这着实让人觉得可惜。
  2000年以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始将林果业作为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把发展特色林果业放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来谋划和运作,按照适地适树、突出重点、规模发展的原则,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推进林果基地建设;深化树种品种结构调整,突出发展红枣、核桃、香梨、葡萄等优势树种,积极发展巴旦木、开心果、新(酸)梅、小浆果等特色树种,稳步发展石榴、苹果、杏、枸杞等传统树种;努力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色林果业。初步建成了以红枣、核桃、杏、香梨、葡萄为主的全国优质林果生产基地。
  今年9月初,新疆连续举办葡萄、核桃、红枣三大果品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宣传推介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成就,打造林果产业品牌,探讨新形势下林果业发展战略,共谋林果业发展良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钱智在开幕式上表示,当前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已进入由基地建设向市场开拓转型升级的新阶段。经过3年的努力,新疆农产品市场开拓战略已完成第一阶段“走出去”的任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长春建立了6个自治区级的营销平台,自主经营的品牌营销网点遍布全国大中城市。现阶段,新疆意在以专业协会牵头,围绕12个优势特色林果产品,举办面向全国的专业论坛,开展科技创新,推广实用技术,推动经贸洽谈,进一步提升新疆特色林果产品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蜕变——传统模式在技术创新中飞跃
  过去,由于新疆深居我国大西北,交通运输不方便,早已习惯了自产自销的传统营销模式,新疆果品流通、服务发展与生产规模极不相匹配,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管理落后等问题十分突出。
  近年来,新疆创新发展思路,打破行业界限,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聘请了20位林果业专家,形成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团队,把提高林果业科技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作为林果基地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富有成效地推进林果业的发展速度、生产方式、质量效益与科技创新。通过采取果农技能培训、良种普及推广、低产果园改造、树种品种调优、丰产栽培示范、有害生物防治、强化有效株数、建立市场机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新疆林果品质得到有效提高。
  “十一五”期间,新疆大力实施百万果农技能培训工程,培训林果技术人员和农民技术骨干150多万人次;立项启动100多项有关林果业发展的课题研究与推广项目;创建各类丰产栽培示范基地500多个;在林果主产区县市、乡镇整合各类技术服务力量,成立林果业综合技术服务队伍。现在,科技对林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面向农民、面向千家万户的综合技术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应对各种突发性灾害的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农民从林果业科学管理中获得了很大收益,科技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为把林果业真正做大做强,新疆还积极引进区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林果业产业化开发,推进林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加工转化率,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现在,全疆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达230多家,注册资本40亿元,精深加工产品400多种,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181万吨。杏子加工初具规模,葡萄酒(汁)生产能力在国内葡萄酒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枣素、杏仁油精华素、葡萄加工系列产品、红枣加工系列产品等部分林果精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技术先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30多家林果业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家和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有8家林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筹备上市,产业化经营带动力明显提高,经营水平显著提升,为农民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
  质变——林果业浇铸各民族甜蜜生活
  经过多年努力,新疆林果总面积位列全国第6位,跨入全国重要的林果生产基地,建成了以红枣、核桃、杏、香梨、葡萄为主的全国优质林果生产基地,其中红枣面积仅地方就达532万亩,核桃面积达420万亩,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科学化栽培、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特色林果业产业带。
  林果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新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提升区域经济水平的支撑点和推动农牧业现代化的着力点。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农民富裕户。
  2011年,全疆农民来自林果业的收入近千元,占农民年均纯收入的18%左右。喀什、和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吐鲁番等地一直把林果业发展作为兴林富民的民生工程,早推广、早受益,现在林果业收入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40%-50%以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南缘、人口不到5万人的若羌县,从2000年开始大胆尝试种植红枣,经过10多年摸索实践、努力推广,全县红枣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2011年红枣产量4.67万吨,产值1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7万元,其中来自红枣的收入占72%,成为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第一县。
  林果产业的龙头带动也为少数民族带来了发展先机。吾塔木乡维吾尔族农民乌斯曼·买买提,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种植了30亩红枣,一年收入40多万元,盖起了小别墅,购买了小汽车,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天山南北绿成荫,大美新疆果飘香。发展现代林果业,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疆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总要求和自治区确定的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特色林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不断谱写林果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