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家家户户是作坊 小小竹制品编出村民好日子

来源:中国柯桥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7月11日 阅读: 字体:【】 【

  夏履镇莲西村,是一个只有2500多人口的偏僻小山村,但却是远近闻名的竹制品加工专业村。买菜用的竹篮、盛物品的簸箕、装酒糟的酒厂箩、祭祀用的花圈架子等等,村民们加工的竹制品可谓五花八门。靠着这小小竹制品,很多村民走上了致富路。

  昨天上午,记者前往莲西村采访,只见公路两旁的山上都是成片的竹林,一眼望去,青翠欲滴,成为一道诱人的风景。而村民家的庭院就是一个个竹制品加工小作坊,家家户户忙得不可开交。

  走进村民方成林家,不大的庭院里晾晒着20多只半成品的箩筐,而他正在一旁劈着篾丝。62岁的老方一边熟练地操作一边告诉记者,他从14岁就开始做竹制品,专门做方箩。其中用于盛放酒糟的酒厂箩最有特色。老方介绍说,酒厂箩主要用毛竹外面两层作为原料加工,编制出来后箩筐光滑结实,比起用金属或塑料制作的产品更加环保卫生。当然竹制工艺也相对复杂一些。

  “像做箩,我们村家家户户都是男女分工的。”老方介绍,家里男的主要负责剖开毛竹,劈好篾丝等;而妇女们则负责打箩底,编箩身,最后再由男的给箩收口。经过这样的几道程序,一只箩筐基本上就制作成了。

  记者从老方微驼的背和满是疤痕的双手上看得出竹制品加工并不是件轻快的活。不过辛苦的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老方告诉记者,他和妻子两个人一个月能做200只左右酒厂箩,收购价每只40元,除去成本,夫妻两人一年收入达到了4万多元。

  “我们村每家每户,就是靠着制作竹制品渐渐走上致富路的。”莲西村村委主任金建安说,在村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有着一手加工竹制品的好手艺。这门手艺从清朝开始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根据地域不同还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莲西村有3个自然村,其中,建民自然村竹制品加工主要是扫帚、脚手架;而建幸自然村以制作花圈架子、竹箩为主;莲花自然村则以制作包括竹篮、锅刷等家庭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据介绍,一般只要说得出的竹制品,在莲西村基本上都可以找到。

  金建安告诉记者,竹制品加工,时间上比较自由,村民们一般白天去工厂上班,晚上在家编制竹制品。

  如今在莲西这个半山区村,村民年人均收入超万元,村里还积极发展竹木加工产业,在增加村级收入的同时,修道路,种绿化,对小流域进行治理,努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小小竹制品编出莲西村村民火红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