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富宁油茶的战略发展之路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6日 阅读: 字体:【】 【
    中国绿色时报2月6日报道 作为传统的木本油料树种,油茶在云南省富宁县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茶籽油是富宁民间食用油的主要来源之一。2007年,富宁县站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高度,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际,建设性地提出了“群众想致富、山上有出路”的口号,决定把既有生态效益,又具长远经济效益、群众喜好的油茶作为富民兴县的产业来抓,紧紧盯住绿色增长的方向,使油茶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现代林业建设的新亮点、山区综合开发的突破口。
  利用优势 强化中心产区地位
  富宁县发展油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富宁县就积极响应国家“开展油茶生产运动”的号召,掀起了油茶种植高潮,全县13个乡镇均有油茶栽种,成为云南省油茶中心产区之一。
  富宁县地理优势和森林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南与越南接壤,东与广西毗邻,国道323线、衡昆高速公路和正在动工建设的云桂铁路贯穿县境,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沿海开放地区的“东大门”和“出海口”,全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总人口40万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革命老区、风情浓郁的民族地区、资源较为丰富的热区和区位良好的边疆地区。富宁县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56%的国土面积属低海拔热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3℃,年平均降雨量1200毫米,热区面积占全县国土面积的65%。森林资源是富宁最大的优势资源,据200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显示,富宁县共有林地面积556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70.17%,森林覆盖率40.01%;人均拥有林地15亩,是人均耕地的14倍。
  2008年,富宁县强化油茶中心产区的地位,委托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编制了《富宁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计划从2008年起,用5年时间集中力量新植油茶105万亩,管好现有油茶林15万亩。到2012年,实现全县油茶总面积1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5.1个百分点;基地实现丰产时,油茶年均产油茶籽18万吨,产值达14.4亿元,山区林农户均增收1500元。
  政策推动 加快油茶产业发展
  油茶产业作为富宁县林改后的林业主打产业,从规划到建设,得到了国家、省、州领导的大力支持。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李纪恒,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毅,副省长孔垂柱、李江,省政协副主席、省林业厅党组书记白成亮,省委常委、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李培等领导多次深入富宁,检查指导富宁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国家林业局驻云南省森林资源监督办、省发改委、省民委、省扶贫办有关领导和省林业厅厅长陈玉侯、州长黄文武都对富宁县油茶产业发展给予具体指导。富宁县委、县政府也及时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委书记王毅、县长崔同富将油茶产业作为全县的大事要事不断地抓落实。全县以“打造自主知名品牌、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为目标,将油茶产业作为县十大品牌进行建设,以“一个品牌打造、一名领导主抓、一班人马负责、一套方案推进、一笔经费助推”的思路,由富宁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韦胜辉作为油茶产业建设品牌领衔人,成立县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林业局成立油茶产业办,并特批成立了云南首个县级油茶研究所。实行县、乡领导挂钩负责制和干部职工挂村包干制。从2008年开始,富宁已连续3年召开全县油茶产业县、乡、村三级干部工作会议,会上当场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油茶产业建设作为乡镇年终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产业稳步发展。
  2009年,富宁县油茶产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富宁县被国家发改委、国家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百个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县,成为云南省4个国家级油茶示范基地县之一。县发改、林业、民宗、扶贫等部门全力争取国家、省、州对油茶产业发展资金的扶持,富宁用好各类林业发展项目资金,从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作等林业重点项目中寻找空间,用活用足国家林业发展政策来发展油茶。2009年还积极争取国家级油茶采穗圃项目落户富宁。从2008年至今,全县共争取各项油茶发展资金共5640.88万元。同时,省民委将富宁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列为全省两个国家级兴边富民特色优势产业,2010年到2012年3年期间给予2500万元的资金扶持。
  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富宁县除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油茶产业外,还将油茶产业发展列入“十二五”重要规划;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系列优惠政策:一是稳定政策,明晰产权。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严格贯彻执行《中共富宁县委、富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决定》和12个林改配套政策,农户投资营造的油茶林,根据“谁造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明确所有权,稳定经营权。二是制定出台了《富宁县木本油料种植发展扶持办法》。扶持办法明确:个体老板、企业等有实力的个人或企业到本县投资种植油茶,规模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单块面积在200亩以上,按标准化种植技术要求进行造林的,经验收合格,每亩补助720元。县内的农户、干部职工,造林面积在10亩(含10亩)以上,按一般造林技术标准进行造林的,经验收合格每亩补助150元。同时,在抚育管护假期上,干部职工油茶造林面积在100亩以上(含100亩)的,除公休假外,每年还可享受20天假期用于油茶抚育和管理。在贷款造林上,只要是用于发展油茶产业项目,申请到金融机构贷款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连片种植面积在500亩以上(含500亩)的,以乡镇为单位可向县财政申请贷款贴息3年。对油茶龙头企业利用金融机构贷款进行基地建设的,可争取贷款贴息。对流转的林地用于种植油茶的,造林后经验收达到标准,本人提出申请,优先办理林权变更手续。这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均以文件形式下发,具有连续性,让广大油茶种植户吃下了定心丸。
  企业带动 龙头牵引促进发展
  企业带动、大户联动,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种植是富宁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思路。针对群众无资金、无能力大面积种植油茶的实际,富宁县通过招商引进企业与农户合股经营的方式,连片发展油茶基地,并形成了3种发展模式。
  一是“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公司或种植户出资金、技术,农户提供荒山、闲置土地,通过签订合同或协议,采取租赁、合股、合资等方式与林农合作发展油茶种植。富宁县新华镇腊拱村委会芭什村小组蒙高洋家的55亩荒山,以每亩15元的年租金租给云南万道香公司,租期30年,每年除了获得825元租金收益外,以后到油茶挂果有收益时,还可以与公司按入股油茶面积进行三七分成。采取这样的合作模式,富宁万道香公司已在7个乡镇发展油茶3.5万亩,明年还将发展1.5万亩,使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让群众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效解决了企业有钱无山种和群众有山没钱发展的难题。
  同时,富宁县人民政府还引进了富宁濎鑫农业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入驻富宁投资发展油茶产业基地建设,并于2011年8月17日,富宁县人民政府与富宁鼎鑫农业林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建设十万亩生态油茶基地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鼎鑫公司5年内将投资1.4亿元,在富宁县境内发展油茶种植10万亩,建成云南省山地油茶种植示范基地,使每亩茶籽产量达180公斤以上,年产值突破1亿元。
  二是以大户示范作用辐射带动群众连片规模发展油茶。“林改让咱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被富宁群众称颂为“种树大王”的田蓬镇金竹坪村委会农民廖先旺说,过去是统管山、大锅饭,拿斧头砍树的多,拿锄头种树的少,山越砍越光。现在分林到户,大伙儿积极性高了,都盘算着怎么靠这个“钱罐子”发家致富呢!富宁油茶扶持办法出台后,廖先旺先后在者桑、洞波、归朝、里达4个乡镇投资发展油茶上万亩,像廖先旺这样的造林大户,富宁共有100多户,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油茶3万多亩。
  三是群众自主发展经营模式。在企业和种植大户的示范带动下,富宁各族群众种植油茶积极性高涨。“栽下油茶树,子孙代代富”,这是在富宁山区颇为流行的一句民间谚语。时下正是造林关键季节,在富宁山区随处可见各族群众栽种油茶的忙碌身影,“把山当田种、把树当菜管”成为山区林农发展油茶的真实写照。
  企业带动、大户联动、群众齐动,共同做强做大油茶产业。截至2011年12月,富宁已新植油茶26.4万亩,全县油茶面积达到41.4万亩。
  优质高效 让产业经得起检验
  造林未动,种苗先行。培育优质良种壮苗是确保油茶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种苗品质的好坏是新植油茶成败的关键。2009年9月,云南省委常委、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委书记李培在视察富宁县油茶育种繁育种植时要求:富宁不仅要建设成为全省油茶大县,更要建设成为全省油茶种苗基地县,为全省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苗,以产业化育苗带动农民增收。为落实李培书记的指示,确保苗木质量,杜绝人情苗,从2009年开始,富宁县每年计划造林的油茶苗木一律采用招投标方式,将项目发包给种苗经营商负责承包育苗,全县共建有油茶苗木定点培育苗圃5个,从选种、采穗、装袋、嫁接、下田到练苗、出圃,县林业局技术员均全程进行跟踪监督和检查,确保油茶苗木的“四定三清楚”,保证每一棵出圃的苗木都是良种壮苗。2010年至今,已出圃合格苗木1185.01万株。
  产业要发展、科技是支撑。富宁县采取“请进来、走出云”的形式,邀请亚林所、云南及广西两省(区)林科院油茶专家到富宁为林业技术员讲课,在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油茶良种选优、老油茶高接换冠、低产低效林改造等课题。
  走进富宁县城郊安广万亩高标准油茶种植示范园,平整的道路、整齐的台地,绿油油的油茶树布满山头,青山绿水间让人仿佛走进油茶生态公园,如今这里已成为富宁县各种植户栽种油茶的示范样板。为了让群众学有样、干有范本,富宁县于2011年在全县13个乡镇建起高标准油茶种植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彻底改变过去人种天养、只管收果不管抚育的种植模式。各乡镇召开油茶种植现场会,从整地、打塘、施肥、定植、抚育管理到修枝整形均有技术员进行实地指导。2009年、2010年,富宁县还分别制作两部油茶科教专题片资料发放到全县145个村委会及油茶种植大户手中,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让广大群众掌握标准化种植的技术要领,提高基地建设质量。
  在稳步推进产业发展中要保质保量,让油茶产业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已成为富宁县各级领导的共识。每个乡镇的标准化种植基地从开挖台地、打塘、施肥到定植,都在县委政府督查室和县林业局组成的联合验收检查组的监督下完成。定植完毕后,验收组对每一个地块进行验收,高标准严要求,让油茶产业基地建设真正成为造福子孙后代的富民产业。
  加工增值 富裕一方百姓
  2010年1月9日,原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亲自为云南富嘉林产科技有限公司的油茶生产线点火,这是富宁县引资建设的目前云南省规模最大的油茶加工企业。该公司于2009年落户富宁归朝镇,总投资3.9亿元,于2010年1月建成投产,可年产色拉油级山茶油1000吨、化妆品级精油50吨,运用冷榨技术所生产的“坡芽牌”山茶油一直供不应求,2010年榨季已实现产值1100万元。目前,富嘉公司正积极与亚林所、广西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协商合作事宜,共同开发油茶精深加工项目,以提升产品附加值。除富嘉外,双富等油茶加工企业年实现产值都在500万元左右。
  富宁县在油茶产业发展之初,就确立了“龙头带动、加工先行”的发展思路,坚持发展精深加工,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在具体操作上,坚持以高标准油茶生产基地为依托,大力扶持培育壮大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延伸油茶产业链,做到建厂与种植同步规划,从纵横两个方向加快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步伐。并鼓励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部门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实现了对茶壳、茶饼和茶粕等加工附加物的开发利用,不断延长产业链和增加附加值。为打造高品质油茶,富宁县质监、林业等部门严格监督,要?求生产企业要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种植、抚育及产品加工,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加强对品牌油茶产品的监督,稳定产品质量,自觉维护富宁山茶油的品牌形象。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扩大宣传,富宁县委、县政府支持油茶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博览会、展销会、订货会,举办油茶产品专题宣传推介会等活动,开拓油茶产品的市场空间。目前,富宁坡芽牌山茶油已在北京、浙江嘉兴、云南昆明成功举办推介会,并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专营店,进一步拓展了富宁油茶的发展空间。
  建好120万亩油茶基地和380亩国家级油茶采穗圃,打造一个知名油茶品牌,带富一方百姓,富宁的油茶产业正朝着这个目标奋力迈进。在全县40万各族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富宁油茶产业的新蓝图正一步步实现。富宁站在云南开放的桥头堡制高点,努力将油茶产业发展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支柱产业、新型的绿色增长点。(施永宏 岑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