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青神县多项措施保证竹经济稳定
“如果不是搞竹编,也许今天我只能种地,种地只够填饱肚子!”这是青神县南城镇村民张保珍对天府早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27年的竹编从业经历,让张保珍从一位普通农民逐渐变成竹编艺人、竹编教师,也让她的家从旧瓦房升级成小洋楼,一年纯收入达5万元。而更令她感到欣喜的,是青神县于12月5日召开的《青神县竹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征求意见会,这份《规划》把“竹编产业立县”作为指导思想,未来5年将大力推动竹编产品、竹编旅游产业、竹编人才以及竹编科技的建设。
多项措施保证竹经济稳定
张保珍今年43岁,27年前,16岁的她初中毕业后因家庭条件有限,放弃读书,学起了竹编。也正是这个“无奈之举”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张保珍和丈夫都专业从事竹编,“一年想耍就耍想做就做,能赚5万元”。
与张保珍一样最早从事竹编高端艺术品的这批技师之所以能致富,就是得益于政府的扶持。
青神县旅游局局长邵永义介绍,为了让老百姓依靠竹编致富,青神县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进行帮扶。
“比如积极向国家申报并获得‘中国竹编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称号,让老百姓的竹编产品有了较强的影响力;又对种植竹子的人发放退耕还林补贴、改制或新建20多家企业,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收购销售竹产品,让老百姓的产品有了稳定的销路;再培训竹编人才、竹编教师,到澳大利亚、非洲去讲学,让竹编讲师有了额外的收入等。”
邵永义称,青神县目前已拥有20家竹编企业,形成了竹编、竹浆造纸、竹木加工、林产化工、木工机械制造、竹生态旅游等6大业态。
截至去年,全县拥有特技竹编大师3人、高级竹编技师20人、中级技术人员200多人,专业竹编技工15000人,从业人员6000人,竹产业总产值达8亿元,占全县GDP23%。
力争实现竹产值超10亿
尽管竹编产业态势逐渐走高,但青神县并未就此驻足。根据《规划》,青神县将把“竹编产业立县”作为指导思想,在未来5年大力推动竹编产品、竹编旅游产业、竹编人才以及竹编科技的建设,力争到2015年,实现竹产值超10亿元。
“未来5年的工作重点可以总结为‘全县农业抓特色、特色农业抓竹编、依托主编打造核心景区、核心景区配套建竹产业园区、竹产业园区辐射全县农业’,最终将青神打造成一座半城山水半城竹的滨江宜居县城。”邵永义说,除了依靠竹编产业实现超过10亿元的经济收入外,《规划》还设定了社会、生态、科技等目标。
其中,社会目标方面,到2015年,实现从业人员1万人、拉动社会就业1万人;生态目标方面,到2015年,打造森林氧吧12万亩;科技目标方面,到2015年,竹编产业研发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10%,竹编产业工人培训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