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让新林区文化轻舞飞扬
让新林区文化轻舞飞扬
——关注兴隆林业局民生系列报道之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林区白天热闹而忙碌,伐木、运输、选材、造林、巡护……每天不同的故事都在上演。而每当夜幕降临,林区也会归于平静,略显冷清,折射着林区文化生活的相对匮乏。
但是,如果你到兴隆林业局走一圈,即便深秋时节的夜晚已寒意逼人,仍然挡不住林区职工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嘹亮却略有点东北味儿的合唱、狂放且混杂乡土气息的秧歌、松散但有着相同韵律的健身操……文化生活已经成为兴隆林区夜晚的一道亮丽风景。
文化着力点在大森林
文化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在兴隆林业局局长江怀亮的眼中,文化很简单,就是让林区的职工群众唱起来、舞起来、乐起来。但要实现这份简单的快乐并不容易。
扎根在小兴安岭深处,兴隆林业局努力培育的文化着力点自然落在了大森林上。选局树——云杉,栽局花——四季梅,戴局徽——森林与科技花,唱局歌——兴隆之歌……兴隆通过全民参与的系列文化活动,培养林区内在的文化精神,让林区的群众人人热爱大森林、人人奉献新林区。
“我生在小兴安岭脚下,长在美丽富饶的林区,山泉水滋润了我的歌喉,白雪净化了我的品格……”兴隆林业局森铁处职工秦洪成创作并演唱的《小兴安岭,我的家乡》,唱出了林区人对广袤大森林的热爱,对林区美好未来的祝福。因这首歌,秦洪成被中国音乐家协会等4部门评为“祖国之春、民间歌曲演创”十佳演唱家金奖。
“文化是软实力,是民生,决定着林区的长远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恰逢其时,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江怀亮说,兴隆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但如果没有林区文化的同步发展,小城镇的干净、整洁不可能维持太久,林区稳定、繁荣也就失去了精气神。
每个社区林场都有阅览室
“曾经是林业局的一名职工,退休了也要尽到一点责任。”10月26日,在兴隆林业局立民社区图书阅览室,78岁的王保安对记者说。老人退休前曾是一名宣传干事,多年的工作习惯让王保安一直保留着写作的习惯,不仅在兴隆林业局自办的社区刊物上发表文章,今年还向《黑龙江林业报》投了29篇稿子,“都是关于兴隆新变化、新发展的”。
王保安有个习惯,每天8时来到图书阅览室看两个小时的书,历史的、科技的、时政的都看,“有了阅览室方便,不出社区就能看到想看的资料,我把自己以前购买的图书、资料也都捐给阅览室了。”
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图书必不可少。兴隆林业局去年新建了700平方米的林业局图书馆,中国红十字会爱心书库捐赠了价值500万元的图书,馆藏图书达30多万册,并增添了电子阅览图书,使其成为龙江森工林区为数不多的现代图书馆。
为方便职工群众借阅,局址所有社区都建设了单独的图书阅览室,王保安看书的利民图书阅览室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全局山上的20个林场所也都建设了图书阅览室,配备了种类齐全的图书。“只要是职工愿意学习知识,我们就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兴隆林业局工会主席高志谦说。
生机勃勃的广场文化
去年7月,兴隆林业局邀请黑龙江省交响乐团到林区演出。“当时怕职工群众不了解交响乐冷场,林业局还专门发放了宣传资料,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没想到,演出当天现场爆满且异常安静——只要是好的文化内容,不管是高雅还是通俗,老百姓都喜欢。”高志谦说。
相比于平时林区难得一见的交响乐等舞台艺术表演,兴隆的广场文化开展得更富特色。龙江森工林区最大的电子显示屏幕、不错的灯光效果、全套的音响设备,让民生广场俨然就是一个群众娱乐表演的大舞台,每天晚上,秧歌舞、健身操、社区大家唱在这里轮番上阵。
10月26日19时,记者在广场遇到了兴隆社区时尚排舞队的队长段淑春。“广场建成后,几个姐们一合计,闲着也是闲着就组建了排舞队,刚开始只有7人,现在已经发展到100多人。”段淑春说,大家都是自愿的,谁有时间就过来一起跳,所有动作都是大家在一起商量设计的,“大家都说,从开始跳舞,身材好了,精神也好了,跳舞前就是个大妈形象,现在大家都爱打扮了,年轻了很多”。
秧歌队、体操队、琉璃球队、太极剑队……像时尚排舞队这样的民间文化组织,在仅有2万人的兴隆林业局局址有10多个。每当夜幕降临,大家放下一天的劳顿,梳妆打扮来到广场上,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展示着新林区人的精神风貌。
但是,如果你到兴隆林业局走一圈,即便深秋时节的夜晚已寒意逼人,仍然挡不住林区职工群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热情:嘹亮却略有点东北味儿的合唱、狂放且混杂乡土气息的秧歌、松散但有着相同韵律的健身操……文化生活已经成为兴隆林区夜晚的一道亮丽风景。
文化着力点在大森林
文化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在兴隆林业局局长江怀亮的眼中,文化很简单,就是让林区的职工群众唱起来、舞起来、乐起来。但要实现这份简单的快乐并不容易。
扎根在小兴安岭深处,兴隆林业局努力培育的文化着力点自然落在了大森林上。选局树——云杉,栽局花——四季梅,戴局徽——森林与科技花,唱局歌——兴隆之歌……兴隆通过全民参与的系列文化活动,培养林区内在的文化精神,让林区的群众人人热爱大森林、人人奉献新林区。
“我生在小兴安岭脚下,长在美丽富饶的林区,山泉水滋润了我的歌喉,白雪净化了我的品格……”兴隆林业局森铁处职工秦洪成创作并演唱的《小兴安岭,我的家乡》,唱出了林区人对广袤大森林的热爱,对林区美好未来的祝福。因这首歌,秦洪成被中国音乐家协会等4部门评为“祖国之春、民间歌曲演创”十佳演唱家金奖。
“文化是软实力,是民生,决定着林区的长远发展。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恰逢其时,说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江怀亮说,兴隆的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但如果没有林区文化的同步发展,小城镇的干净、整洁不可能维持太久,林区稳定、繁荣也就失去了精气神。
每个社区林场都有阅览室
“曾经是林业局的一名职工,退休了也要尽到一点责任。”10月26日,在兴隆林业局立民社区图书阅览室,78岁的王保安对记者说。老人退休前曾是一名宣传干事,多年的工作习惯让王保安一直保留着写作的习惯,不仅在兴隆林业局自办的社区刊物上发表文章,今年还向《黑龙江林业报》投了29篇稿子,“都是关于兴隆新变化、新发展的”。
王保安有个习惯,每天8时来到图书阅览室看两个小时的书,历史的、科技的、时政的都看,“有了阅览室方便,不出社区就能看到想看的资料,我把自己以前购买的图书、资料也都捐给阅览室了。”
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图书必不可少。兴隆林业局去年新建了700平方米的林业局图书馆,中国红十字会爱心书库捐赠了价值500万元的图书,馆藏图书达30多万册,并增添了电子阅览图书,使其成为龙江森工林区为数不多的现代图书馆。
为方便职工群众借阅,局址所有社区都建设了单独的图书阅览室,王保安看书的利民图书阅览室就是其中之一。不仅如此,全局山上的20个林场所也都建设了图书阅览室,配备了种类齐全的图书。“只要是职工愿意学习知识,我们就尽最大努力为他们创造条件。”兴隆林业局工会主席高志谦说。
生机勃勃的广场文化
去年7月,兴隆林业局邀请黑龙江省交响乐团到林区演出。“当时怕职工群众不了解交响乐冷场,林业局还专门发放了宣传资料,介绍交响乐的有关知识。没想到,演出当天现场爆满且异常安静——只要是好的文化内容,不管是高雅还是通俗,老百姓都喜欢。”高志谦说。
相比于平时林区难得一见的交响乐等舞台艺术表演,兴隆的广场文化开展得更富特色。龙江森工林区最大的电子显示屏幕、不错的灯光效果、全套的音响设备,让民生广场俨然就是一个群众娱乐表演的大舞台,每天晚上,秧歌舞、健身操、社区大家唱在这里轮番上阵。
10月26日19时,记者在广场遇到了兴隆社区时尚排舞队的队长段淑春。“广场建成后,几个姐们一合计,闲着也是闲着就组建了排舞队,刚开始只有7人,现在已经发展到100多人。”段淑春说,大家都是自愿的,谁有时间就过来一起跳,所有动作都是大家在一起商量设计的,“大家都说,从开始跳舞,身材好了,精神也好了,跳舞前就是个大妈形象,现在大家都爱打扮了,年轻了很多”。
秧歌队、体操队、琉璃球队、太极剑队……像时尚排舞队这样的民间文化组织,在仅有2万人的兴隆林业局局址有10多个。每当夜幕降临,大家放下一天的劳顿,梳妆打扮来到广场上,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展示着新林区人的精神风貌。
上一篇:沾化,造林新机制从变中来[ 11-25 ]
下一篇:山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十一五”建设纪实[ 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