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创森,吹响宜居幸福城市建设的集结号
2011年4月13日,“2010绿色公益盛典”活动在北京举行,重庆市荣获“生态中国城市奖”,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亲自颁奖。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王志宝对重庆生态城市建设成果予以充分肯定:“在绿化祖国、保护生态过程中,重庆市采取政府引导、全民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建设新机制,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工程,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深入人心,深得广大市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打造绿色和谐人居,已成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
重庆,一座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和大山区于一体。特殊的市情使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更加重视生态建设。3年来,重庆紧紧围绕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文化体系、经济体系和支撑体系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2亿元,完成森林重庆建设任务1688.8万亩,种植各类苗木15.5亿株,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3%。
“森林重庆”——翻开生态建设新篇章
2008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参加义务植树时指出:今后城市规划要向林业倾斜。随后,他深入渝东南调研,提出:要唤醒“沉睡”的大山,变“荒山穷山”为“青山宝山”!4月,重庆市委第32次专题常委会决定“把林业作为全市发展战略,实施林业大发展、大会战”,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召开,明确提出建设“森林重庆”的战略构想。
薄熙来书记强调:“要拿出‘敢叫山河换新颜’的气概,沿着山峦、河道种树,让重庆山川的面貌有一个革命性的改造。”2008年8月19日,重庆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森林工程大会,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亲临现场,见证了建设森林重庆的集结号在这里吹响。巴渝大地由此掀起千军万马上山种树的热潮,全市人民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创造了“一年种出十年树”的奇迹。
同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动启动。重庆举全市上下之力,倾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步伐,短短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02亿元,植下各类苗木15.5亿株。其中,共完成城市森林工程67.5万亩,城市拆迁后的土地50%用于建绿地、广场、公园,新建起各类城市公园530多个,让市民不仅推窗见绿,而且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一处社区公园、小游园或城市公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经统计,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8%、绿地率达到37.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均已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要求的35%、35%和11平方米。
“创森”行动不仅为重庆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富足了林农的腰包。目前,重庆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森林旅游、木竹加工、苗木花卉、木本粮油、森林食品、木本药材等六大优势产业,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250亿元,农民在林业中人均收入达到近500元,近5年增长了2.5倍。
绿化长江·重庆行动——长江绿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要在未来4年全面绿化600公里长江。”这是2009年1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森林重庆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自此,“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兴林“绿色战役”,全市上下乘借库岸绿化之东风,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造林运动。
长江——中华民族之“母亲河”,绿化长江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开启了全国人民绿化“母亲河”的崭新篇章。2010年4月,薄熙来书记、贾治邦局长正式发出绿化长江的倡议。重庆积极策划、主动作为,组织开展“绿化长江·重庆行动”系列活动,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贾庆林主席亲任活动名誉主席,回良玉副总理、薄熙来书记担任名誉主任,贾治邦、黄奇帆、王志宝和国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社会各界筹集认捐认建绿化资金21.6亿元。“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创新了国土绿化的投入机制,形成了保护母亲河的广泛共识,掀起了绿化长江新高潮,长江生态屏障建设被列入到全国林业“十二五”重大生态屏障建设内容。
据了解,“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工程总体布局为“二带三段”:“二带”即库岸生态防护林带和山脊生态防护林带。库岸生态防护林带主要布局在海拔175米至600米区域,以生态防护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建设为主;山脊生态防护林带主要布局在海拔600米以上,重点布局生态防护林,兼顾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三段”即巫山至云阳为峡谷生态景观区,结合生态旅游重点打造三峡红叶景观;云阳至长寿为深丘生态产业区,重点布局经果林和油料林,兼顾生态防护林;长寿至永川为都市生态屏障区,以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重点,突出景观带建设。
作为重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头戏”之一,长江绿化建设举足轻重,目前已建成长江两岸生态屏障170余万亩,建设23个示范片2.4万亩,并在江河两岸营造景观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41万亩。
让“绿色”飞——重庆向森林城市目标豪迈前进
2008年,重庆市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门编制了《重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截至2010年底,重庆森林城市建设指标已超过2008年《总规》提出的目标。今年7月23日,为使规划更全面地指导重庆森林城市建设,重庆特邀有关专家对《重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经反复研讨和修改完善,形成了《重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本次规划修编在总结前3年建设成果基础上,调整了森林城市建设布局:规划了“一带四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即:长江生态绿带、主城都市森林区、渝西产业经济区、渝东北生态屏障区和渝东南生态产业区,围绕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屏障长江上游绿色之都”,着力打造西部最优人居环境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2011年,重庆市生态建设进入提速阶段,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入攻坚阶段,全市在积极开展“1+7”创建活动之余,于3月12日命名了首批11个市级森林城市和一批森林村镇、单位、小区、通道、市街及“特色森林公园”……在全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有力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平均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市民超过2500万人次,每年植树超过1亿株。
目前,重庆已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要求的38项指标,这座年轻的直辖市正向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豪迈前进。
重庆,一座位于三峡库区腹地,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和大山区于一体。特殊的市情使重庆这座年轻的直辖市更加重视生态建设。3年来,重庆紧紧围绕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文化体系、经济体系和支撑体系建设,累计投入资金402亿元,完成森林重庆建设任务1688.8万亩,种植各类苗木15.5亿株,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3%。
“森林重庆”——翻开生态建设新篇章
2008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参加义务植树时指出:今后城市规划要向林业倾斜。随后,他深入渝东南调研,提出:要唤醒“沉睡”的大山,变“荒山穷山”为“青山宝山”!4月,重庆市委第32次专题常委会决定“把林业作为全市发展战略,实施林业大发展、大会战”,7月,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召开,明确提出建设“森林重庆”的战略构想。
薄熙来书记强调:“要拿出‘敢叫山河换新颜’的气概,沿着山峦、河道种树,让重庆山川的面貌有一个革命性的改造。”2008年8月19日,重庆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森林工程大会,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亲临现场,见证了建设森林重庆的集结号在这里吹响。巴渝大地由此掀起千军万马上山种树的热潮,全市人民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创造了“一年种出十年树”的奇迹。
同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行动启动。重庆举全市上下之力,倾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步伐,短短3年来,累计投入资金超过402亿元,植下各类苗木15.5亿株。其中,共完成城市森林工程67.5万亩,城市拆迁后的土地50%用于建绿地、广场、公园,新建起各类城市公园530多个,让市民不仅推窗见绿,而且步行5分钟就可以到达一处社区公园、小游园或城市公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经统计,目前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8%、绿地率达到37.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3平方米,均已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要求的35%、35%和11平方米。
“创森”行动不仅为重庆市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同时也富足了林农的腰包。目前,重庆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森林旅游、木竹加工、苗木花卉、木本粮油、森林食品、木本药材等六大优势产业,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250亿元,农民在林业中人均收入达到近500元,近5年增长了2.5倍。
绿化长江·重庆行动——长江绿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要在未来4年全面绿化600公里长江。”这是2009年1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森林重庆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自此,“绿化长江·重庆行动”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植树兴林“绿色战役”,全市上下乘借库岸绿化之东风,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造林运动。
长江——中华民族之“母亲河”,绿化长江是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心愿。“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开启了全国人民绿化“母亲河”的崭新篇章。2010年4月,薄熙来书记、贾治邦局长正式发出绿化长江的倡议。重庆积极策划、主动作为,组织开展“绿化长江·重庆行动”系列活动,受到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贾庆林主席亲任活动名誉主席,回良玉副总理、薄熙来书记担任名誉主任,贾治邦、黄奇帆、王志宝和国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社会各界筹集认捐认建绿化资金21.6亿元。“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创新了国土绿化的投入机制,形成了保护母亲河的广泛共识,掀起了绿化长江新高潮,长江生态屏障建设被列入到全国林业“十二五”重大生态屏障建设内容。
据了解,“绿化长江·重庆行动”工程总体布局为“二带三段”:“二带”即库岸生态防护林带和山脊生态防护林带。库岸生态防护林带主要布局在海拔175米至600米区域,以生态防护林和生态经济兼用林建设为主;山脊生态防护林带主要布局在海拔600米以上,重点布局生态防护林,兼顾发展生态经济兼用林。“三段”即巫山至云阳为峡谷生态景观区,结合生态旅游重点打造三峡红叶景观;云阳至长寿为深丘生态产业区,重点布局经果林和油料林,兼顾生态防护林;长寿至永川为都市生态屏障区,以推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重点,突出景观带建设。
作为重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头戏”之一,长江绿化建设举足轻重,目前已建成长江两岸生态屏障170余万亩,建设23个示范片2.4万亩,并在江河两岸营造景观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41万亩。
让“绿色”飞——重庆向森林城市目标豪迈前进
2008年,重庆市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门编制了《重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截至2010年底,重庆森林城市建设指标已超过2008年《总规》提出的目标。今年7月23日,为使规划更全面地指导重庆森林城市建设,重庆特邀有关专家对《重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评审,经反复研讨和修改完善,形成了《重庆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本次规划修编在总结前3年建设成果基础上,调整了森林城市建设布局:规划了“一带四区”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即:长江生态绿带、主城都市森林区、渝西产业经济区、渝东北生态屏障区和渝东南生态产业区,围绕建设“三峡库区生态屏障长江上游绿色之都”,着力打造西部最优人居环境和“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
2011年,重庆市生态建设进入提速阶段,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入攻坚阶段,全市在积极开展“1+7”创建活动之余,于3月12日命名了首批11个市级森林城市和一批森林村镇、单位、小区、通道、市街及“特色森林公园”……在全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有力号召下,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平均每年参加义务植树的市民超过2500万人次,每年植树超过1亿株。
目前,重庆已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要求的38项指标,这座年轻的直辖市正向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豪迈前进。
上一篇:气候变化谈判,走过风云变幻20年[ 11-24 ]
下一篇: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通过认定[ 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