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大地人心镌刻着他的英名——记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林业治沙局局长李德平

来源:国家林业局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05日 阅读: 字体:【】 【
     今年3月15日傍晚,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林业治沙局局长、森林公安分局政委李德平,在参加全区湿地项目部署会议和阿拉善盟农牧区工作会议后,返回途中因交通事故不幸因公殉职,时年40岁。
    1000多名自发赶来参加李德平遗体告别仪式的机关干部、各族农牧民、他的同学和同事们将李德平家的小院胡同挤得水泄不通,互不相识的送葬人群站满了公路。在阵阵哀乐声中,大家追忆着李德平带给人们的温暖和关怀,追忆他为额济纳旗林业治沙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
    扎根沙漠20年
    额济纳旗是内蒙古最西部的边境旗,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北缘。这里属于超干旱荒漠地带,风沙、盐碱、荒漠化严重,年均降水量不足37毫米。额济纳旗人民赖以生存的居延绿洲,因黑河入境水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李德平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带领全局人员承担起拯救居延绿洲的使命。
    李德平先后担任过额济纳旗林业森防站副站长、农牧林业局副局长、林业局副局长和林业治沙局局长兼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政委。1985年,19岁的李德平从内蒙古伊克昭盟农牧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林业局森防站。从那时起,他扎根沙漠20年,用一副铁脚板走遍了额济纳11.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李德平先后参与组织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获得优秀成果。“柽柳条叶甲虫生活史及其防治的观察研究”课题于1991年通过阿拉善盟科委的鉴定,并获盟科技进步奖和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完成的“额济纳旗弱水下游戈壁人工绿洲生态建设实验的研究”,开创了近河戈壁造林之先河,为综合整治居延绿洲生态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德平组织实施的“护、封、育、造”系列工程技术,使全旗封育的30万亩胡杨林根孽苗日渐繁茂,林下植被覆盖度较封育前提高了25%,20万亩梭梭林复壮更新。他组织开展的森林资源二类清查,摸清了全旗森林资源家底。从2004年开始,全旗有329.7万亩森林被纳入内蒙古自治区首批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范围,国家每年投入保护补偿金1648.5万元。
    在李德平的积极努力下,2003年,额济纳旗胡杨林自然保护区被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居延海湿地保护恢复工程被列入国家林业“十一五”规划。在他的带领下,全旗林业得到长足发展。“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封育面积75万亩,营造人工防风固沙林5万亩,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李德平为额济纳旗林业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党和人民给了他很多荣誉。他荣获了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的“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称号,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他林业青年科技奖、自治区劳动模范等称号。
    心系群众
    李德平为了建设和保护当地生态,不知疲倦;为了群众利益,乐于奉献。
    “有了李德平辛勤栽培和各级组织的关怀,才有了永青模式和全嘎查(村)123户牧民共同富裕。”当地牧民永青加布感慨地说。永青加布承包了1.3万亩草场,李德平和他的同事们手把手教她种草种树。当她种植的柽柳发生虫害时,李德平第一个发现虫情,并制定了灭虫方案,派人到她的林子治虫。在李德平的帮助下,昔日的万亩荒滩才变成了今天的乔灌草结合、基础设施配套的家庭生态牧场。
    “过去,老鼠、野兔都不愿意呆的草场,现在红柳高得连骆驼进去都看不见了。”牧民根登算了一笔账:他承包的草场,柽柳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0%提高到现在的30%以上;李德平帮助规划的5万株沙枣树结出了沙枣。同一块草场,过去连100只羊也养不活,现在饲养1000多只羊每年吃不完;养羊收入由过去每年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0多万元。根登激动地说:“没有李德平就没有我家的今天。”
    “老百姓有事来找我们,说明信任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李德平经常说的一句话。
    前些年,牧民马玉武承包的草场,因大片柽柳被不法分子盗伐,道路逐渐被黄沙淹没。马玉武非常着急,把情况反映给下乡搞调研的李德平。李德平二话没说,立即帮助马玉武对草场测量规划、围栏封育。在李德平的帮助下,老马现在退耕还林100亩,成了远近闻名的造林大户,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贫困牧民淖日布既无拖拉机又无耕畜,春播时无法耕种。李德平了解情况后,领着几名干部把袖子一挽,拉着木犁就下了地,感动得淖日布不知道说什么好。那些天,李德平肩膀上被麻绳勒出了一道道深深的血痕。一个星期的时间,他们硬是靠人力帮助淖日布渡过了春播难关。
    心底无私
    李德平出生在革命家庭。在良好的家教影响下,李德平从小在心灵深处埋下了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种子。
    行正身才正,江宽水自清。李德平从未利用职权为家人、亲属办过一件事。有一年,李德平父亲的萝卜地起了地老虎虫害,让李德平从森防站拿点防虫药。李德平对老父亲说:“农药商店有卖的。”当时,旗里正在防治柽柳条叶甲虫,李德平手中掌握着几十吨杀虫药。面对无私的儿子,父亲再也没说什么。李德平作出这种“不近人情”的事,常遭家人抱怨。李德平却说:“我手中的权力不属于我自己。”
    1998年12月,李德平带领6位民警在额济纳旗与邻省某县的交界处“蹲坑”堵截盗猎盗伐分子。在寒风中,每天夜晚他们睡在自制的羊皮睡袋中,饿了用钳子夹、螺丝刀凿点冻得石头块似的干粮,渴了用石头砸点早已冻成冰砣的矿泉水。十几天后,他们截获了两辆偷运梭梭柴的卡车。车主自称是某县领导之子,到处找关系说情,还背着人拿着2万元现金企图贿赂李德平。李德平当场拒绝:“盗运盗伐森林资源是违法的,这2万元现金如果你不拿走,就按罚款上缴国库。”最终,李德平顶住各方压力,依法处理了此案。
    多年来,经过他手的资金高达几千万元,在资金使用上从未发生问题;在森林公安分局工作的时间里,李德平始终牢记人民警察肩负的职责,忠于职守,冲破关系网,顶住说情、行贿风。在他的带领下,额济纳旗森林公安分局1997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森林公安局授予集体三等功,连续几年被盟、旗评为先进集体,有3名民警5次荣立三等功。
    李德平逝世后,一位诗人写道:“当他把生命希望交给大地,当他把生存希望交给牧民,当大黑河带着共和国的乳汁从天边滚滚而来,当绿色金色悄然返回沉默的胡杨林,他走了,大地的泪水打湿滚烫的沙漠……”他走完一个光辉的人生又去一方长行,大地上有他的音容,人心上镌刻着他闪光的姓名。(中国绿色时报 2006-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