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绿色羽翼渐丰,明月山振翅谋高飞
绿色羽翼渐丰,明月山振翅谋高飞
——记2010年全国十佳林场江西省安福县明月山林场
拥有羽翼丰满的翅膀,才能经得住风雨,飞得高远。
在江西明月山林场场长佘志勇看来,拥有稳定增长的林地和森林资源,才能为这对翅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围绕主业谋篇布局——清晰的发展目标,让明月山场获得了良好回报:林地面积每年以1万亩的速度增长,2010年经营收入超过4000万元,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调整发展战略,锁定发展目标
明月山也曾走过弯路,对此,佘志勇并不回避。
上世纪90年代,明月山林场的前身——江西兴林森工集团公司确立了“林、工、商”多元发展战略,举债开办10多个工商企业。
弃长扬短,弊端日渐显现。
缺乏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的支持,集团所办的二、三产业全部亏损,正式职工激增至1600人,负债超过3000万元,每年仅银行贷款利息就达180万元……
从困境中突围,明月山需要锁定清晰的发展目标。
一系列动作就此渐次展开。
2000年公司实行竞争上岗,开始人员大分流,至2002年,公司已全面退出加工业和服务业竞争性领域,盘活后的资产全部用于处置债务和分流人员。
2005年底,工商经营项目全部退出,经营战略从多元化转为专业化。
2006年,7个林业分公司整合组建为明月山林场。
佘志勇说,为发挥林场专业人员多、地域分布广的优势,2006年8月,明月山组建了竹木检量技术服务所和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所,两所每年为林场创收超过100万元。
行动并未停止。
为扩大林场森林经营面积,明月山采取一次性买断数十年林地使用权、租赁、合作等方式,经营面积从37.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45万亩。采取多造、少砍、封禁、改造等措施,大力培育后备资源,积极参与购买、联营集体森林资源扩大自身后备森林资源,全场森林蓄积量扩大到197万立方米,投入营林资金从2002年前年2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每年600万元。
从2005年开始,明月山对全场抚育间伐木材生产和销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间伐材不核定利润指标,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分场从间伐材中要利润而影响抚育质量的弊端。
完善创新联手,实现精准对接
激流勇进,方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深思熟虑,明月山决定实施包括改革用工机制和薪酬等一系列构建经营管理新制度。
佘志勇说,根据分场经营面积、年度工作量等核定编制和岗位数,然后依据岗位职责建立用人标准并在全场范围内实行全员竞聘。
明月山林场通过公开程序,400余人重新上岗,分流出600多人采取自愿置换身份、参加计件劳动、内部提前退养、申请创业扶助基金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全部妥善安置。据统计,通过向在岗职工借资、单位捐资等方式共筹措创业扶助资金106万元,为70名自愿离岗职工解决了创业启动资金。
佘志勇说,通过打破干部、职工身份界线,取消管理和技术人员终身制,实行“易岗易薪、易技易薪”动态管理,对有突出贡献员工给予奖励晋级。
在明月山,改革已渐进深入。
从2003年开始,明月山将木材销售改为竞价销售,对活立木实行竞价拍卖方式。
佘志勇说,对木材销售应收货款,林场根据客户信用评级给予付款宽限期,风险通过控制木材运输证办理进行管理。此举,不仅缓解客户的资金压力,每年还为林场增加了30万元的资金占用费收入。
林场还将竹林向职工和经营企业以招标、租赁方式外包经营,竹林收入由原来每亩不足10元提高到60元,竹林林分质量大幅度提高。
提高科技支撑力度,明月山牢牢锁定发展目标。
针对职工文化结构和专业水平不一等情况,着力加强职工的素质培训,明月山与南昌大学燕园教育中心长期合作,聘请深圳、南昌专业培训师及江西农大教授为职工进行内训;分别与江西农大成教学院、井冈山大学成教院合作在林场设林学专业专、本科函授教育点和经济管理专业专、本科函授教育点……
有播种就有收获。
2010年10月,明月山继首期闽楠、毛红椿、光皮树3个试验林基地建设项目取得成功后,再获由省林科院主持的2010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签订了900亩示范林建设点科研项目合作协议;同年12月,林场推出几块经过26年培育的陈山红心杉大径材,立木平均胸径达24厘米,平均株高超过15米,深受客户青睐。
围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氛围
人心齐,泰山移。
佘志勇说,不仅要让职工享受发展带来的效益,林场还积极支持和参与地方基地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这不仅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发展氛围,更是对建设明月山林场文化的有力促进。
于是,明月山为职工参加养老等“五项社会保险”,为职工恢复了住房公积金户头并补缴费用;全场员工收入从2000年年均工资9000元提高到今年的2.5万元;员工的居住环境和办公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分场机关基本完成了花园式改造,配置了电脑、影像等通讯办公器材,修建了篮球场,生产工区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的“五通”目标。
不仅如此。
为主动将林场发展融入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明月山为修建县大桥和广场分别出资150万元和10万元;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明月山每年都为村村通公路硬化等设施提供资金50万元,每年提供资金3万元至5万元参与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村;林场10个党支部每年捐助10名贫困学生,扶持因病、因灾和特困职工家属30户,已累计捐款20万元。今年,明月山还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捐资28万元帮助洲湖镇北山畲族村解决兴修水泥路资金缺口。
在江西明月山林场场长佘志勇看来,拥有稳定增长的林地和森林资源,才能为这对翅膀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围绕主业谋篇布局——清晰的发展目标,让明月山场获得了良好回报:林地面积每年以1万亩的速度增长,2010年经营收入超过4000万元,2008年至2010年连续3年被评为“江西省优秀企业”,2011年获得全国“十佳林场”称号。
调整发展战略,锁定发展目标
明月山也曾走过弯路,对此,佘志勇并不回避。
上世纪90年代,明月山林场的前身——江西兴林森工集团公司确立了“林、工、商”多元发展战略,举债开办10多个工商企业。
弃长扬短,弊端日渐显现。
缺乏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的支持,集团所办的二、三产业全部亏损,正式职工激增至1600人,负债超过3000万元,每年仅银行贷款利息就达180万元……
从困境中突围,明月山需要锁定清晰的发展目标。
一系列动作就此渐次展开。
2000年公司实行竞争上岗,开始人员大分流,至2002年,公司已全面退出加工业和服务业竞争性领域,盘活后的资产全部用于处置债务和分流人员。
2005年底,工商经营项目全部退出,经营战略从多元化转为专业化。
2006年,7个林业分公司整合组建为明月山林场。
佘志勇说,为发挥林场专业人员多、地域分布广的优势,2006年8月,明月山组建了竹木检量技术服务所和森林资源调查评估所,两所每年为林场创收超过100万元。
行动并未停止。
为扩大林场森林经营面积,明月山采取一次性买断数十年林地使用权、租赁、合作等方式,经营面积从37.5万亩扩大到现在的45万亩。采取多造、少砍、封禁、改造等措施,大力培育后备资源,积极参与购买、联营集体森林资源扩大自身后备森林资源,全场森林蓄积量扩大到197万立方米,投入营林资金从2002年前年200万元增长到目前的每年600万元。
从2005年开始,明月山对全场抚育间伐木材生产和销售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间伐材不核定利润指标,从根本上解决了各分场从间伐材中要利润而影响抚育质量的弊端。
完善创新联手,实现精准对接
激流勇进,方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深思熟虑,明月山决定实施包括改革用工机制和薪酬等一系列构建经营管理新制度。
佘志勇说,根据分场经营面积、年度工作量等核定编制和岗位数,然后依据岗位职责建立用人标准并在全场范围内实行全员竞聘。
明月山林场通过公开程序,400余人重新上岗,分流出600多人采取自愿置换身份、参加计件劳动、内部提前退养、申请创业扶助基金自主创业等多种途径全部妥善安置。据统计,通过向在岗职工借资、单位捐资等方式共筹措创业扶助资金106万元,为70名自愿离岗职工解决了创业启动资金。
佘志勇说,通过打破干部、职工身份界线,取消管理和技术人员终身制,实行“易岗易薪、易技易薪”动态管理,对有突出贡献员工给予奖励晋级。
在明月山,改革已渐进深入。
从2003年开始,明月山将木材销售改为竞价销售,对活立木实行竞价拍卖方式。
佘志勇说,对木材销售应收货款,林场根据客户信用评级给予付款宽限期,风险通过控制木材运输证办理进行管理。此举,不仅缓解客户的资金压力,每年还为林场增加了30万元的资金占用费收入。
林场还将竹林向职工和经营企业以招标、租赁方式外包经营,竹林收入由原来每亩不足10元提高到60元,竹林林分质量大幅度提高。
提高科技支撑力度,明月山牢牢锁定发展目标。
针对职工文化结构和专业水平不一等情况,着力加强职工的素质培训,明月山与南昌大学燕园教育中心长期合作,聘请深圳、南昌专业培训师及江西农大教授为职工进行内训;分别与江西农大成教学院、井冈山大学成教院合作在林场设林学专业专、本科函授教育点和经济管理专业专、本科函授教育点……
有播种就有收获。
2010年10月,明月山继首期闽楠、毛红椿、光皮树3个试验林基地建设项目取得成功后,再获由省林科院主持的2010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签订了900亩示范林建设点科研项目合作协议;同年12月,林场推出几块经过26年培育的陈山红心杉大径材,立木平均胸径达24厘米,平均株高超过15米,深受客户青睐。
围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氛围
人心齐,泰山移。
佘志勇说,不仅要让职工享受发展带来的效益,林场还积极支持和参与地方基地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这不仅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发展氛围,更是对建设明月山林场文化的有力促进。
于是,明月山为职工参加养老等“五项社会保险”,为职工恢复了住房公积金户头并补缴费用;全场员工收入从2000年年均工资9000元提高到今年的2.5万元;员工的居住环境和办公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分场机关基本完成了花园式改造,配置了电脑、影像等通讯办公器材,修建了篮球场,生产工区实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电视的“五通”目标。
不仅如此。
为主动将林场发展融入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明月山为修建县大桥和广场分别出资150万元和10万元;为支持新农村建设,明月山每年都为村村通公路硬化等设施提供资金50万元,每年提供资金3万元至5万元参与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村;林场10个党支部每年捐助10名贫困学生,扶持因病、因灾和特困职工家属30户,已累计捐款20万元。今年,明月山还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捐资28万元帮助洲湖镇北山畲族村解决兴修水泥路资金缺口。
上一篇:我国圈养大熊猫数量达到328只[ 11-07 ]
下一篇:辽宁省海城市牌楼镇生态修复纪实[ 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