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碳汇开风气之先 低碳引时尚达人

——浙江林业扩面提质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柏章良 陈永生 张健康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9日 阅读: 字体:【】 【

    悄然回首,在林业碳汇领域,浙江已创下多项全国第一:

    2008年,中国绿色碳基金温州专项设立,这是全国首个地级专项;

    2009年,中国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设立,这是全国首个县级专项;

    2010年,中国绿色碳基金浙江专项获批,这是全国首个省级专项;

    2010年,临安成为首个“全国碳汇林业试验区”,临安10户农民(林场)被颁发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证”;

    2010年,温州商人白琼璟作为坎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邀请的中国唯一的私营企业主,以他打造的全国第一个“零排放”市场为例,在大会发言,介绍中国碳汇林业的温州做法;

    ……

    在浙江,林业碳汇有政府引领、有行业推动、有企业参与、有市民践行,既开风气之先,又引时尚达人。

    2010中国碳汇林业与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期间,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评价:“浙江正在成为碳汇林业发展的试验区、绿色低碳发展的示范区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区。”

    来自浙江省林业厅的消息说,中国绿色碳基金专项基金——浙江碳汇基金成立大会正在积极筹备中,并将推动更多的市、县建立专项基金,发动企业捐赠资金,营建更多的碳汇林。

    “现在县里要比赛啦。”温州市林业局局长徐顺东正在享受这样的幸福“烦恼”。

    统计显示,中国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设立后,募集资金超过8000万元,其中雅戈尔集团与宁波三生日用品有限公司各捐款500万元。温州已累计募集林业碳汇资金9000万元,其中瑞安一个县级市,首批即有90家企业自发捐资5831万元。

    碳汇林业为什么能在浙江激发这么高的热情?

    从徐顺东持续看好并倾情投入,可以解开这个困惑。

    2007年5月,徐顺东调任温州市林业局局长。一个问题摆在面前:林业就是栽树、砍树、加工、销售吗?

    他说,温州经济发达,生态需求更为迫切。日子好了,市民需要清洁的水、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绿化。林业工作要从传统的看中木材价值,转而关注生态价值,最终推动生态道德。

    这需要平台。碳汇理念就此被徐顺东看好。

    2008年,他对林业碳汇即作出断言:“不到三年,全球追求。”

    温州人自评: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市场。

    徐顺东看中的,当是林业碳汇搭建的生态服务市场化的平台。

    在过去的两年中,温州共实施了5个碳汇造林项目,面积2万亩,已有7家企业出资营造碳汇林。未来5年,全市要通过专项,造林25万亩。

    在温州,专项资金由政府统一安排,有监管监督,碳汇林产生的碳汇指标明确给捐资人,收益归造林者。权利、责任、利益边界相当清晰。

    林业碳汇就此迅速聚起一批志愿者。

    白琼璟,温州宏锦鞋材市场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个低碳达人。

    温州专项成立,白琼璟个人捐资10万元。他还承诺,每年捐资2万元购买碳汇,坚持20年,用于抵消市场排放的二氧化碳。目前,市场已有30多家商户购买了碳汇,500多个经营户参加了此项活动。

    白琼璟不仅受邀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还被评为2010温州十大感动人物。

    坎昆归来,他再次捐出30万元,作为碳汇林宣传基地的启动资金。

    李星涛,温州市永嘉县原野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又一个低碳达人。

    他已向温州专项出资50万元,营造人工碳汇林。低碳理念,壮大了他的事业。

    李星涛的公司在永嘉县,参与温州市的园林绿化工程招标,他亮出了低碳小区的理念:小区绿化多种乔木、少种草坪,居民出行少开汽车、少用电梯……开发商眼睛一亮。

    如今,原野公司已是全市业务量最大的园林公司。李星涛的低碳做法和理念,还上了央视《焦点访谈》。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市民围聚在碳汇和低碳的大旗下。

    3月12日,慈溪市绿色车友协会组织会员栽植车友碳汇林。目前,协会已有7000多位机动车车主和驾驶人加入。同日,“宝马绿荫行动”第二批绿化林在富阳市启动。100多位宝马车主向所有的宝马车主发出倡议:每年每车认购100棵树木。

    科学研究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放出1.62吨氧气。据测算,浙江森林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326.9万吨,释放氧气3146.4万吨;贮碳量为2201.7万吨,占年排放总量的17%。

    应对气候变化,实现林业“双增”,企业投资未来,碳汇都是理想选项。

    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说,目前,中国尚未形成碳交易市场,但国际上已经出现。今后,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形成,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碳关税时代也会到来。

    李星涛则说,现在谈碳汇交易是还早,但树木成长需要时间,如果等到市场形成时再种树就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