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竹藤文化>详细内容

竹藤文化

马未都说竹文化

来源:中国竹制品网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3日 阅读: 字体:【】 【
    雕刻艺术在中国非常广泛,我们能看到的大部分石窟,比如龙门、云岗、敦煌石窟,都有雕刻艺术。再有就是帝王墓道上的石刻,比如唐代的乾陵,明孝陵、明十三陵,清东陵、西陵,墓道上都有雕刻。但我现在要讲的雕刻限定在可以把玩的、陈设案头的小件雕刻。

    雕刻工艺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古人一开始用于雕刻的主要材料都取自动物或植物,比如骨头、木头、象牙、犀角等等。由于古人缺乏环保意识,所以有很多早期在中国地区可见的珍贵动物,比如犀牛,都逐渐绝种了,象牙来源也日趋减少。下一讲会讲贵重材质的雕刻,而这一讲仅限于竹子—竹雕。

    竹文化

    竹雕的原材料就是竹子,来源广泛,易于雕刻,价格低廉,所以供人发挥的空间很大。最早的竹器,目前能够看到比较成形的带有雕工的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竹勺,勺柄上带有很精细的雕工。竹雕艺术在唐宋史籍中都有很明确的记载,但能够看到的出土实物并不多。

    明中叶以后,竹雕艺术迅速崛起。我们已知的明代竹刻大家,都不仅限于竹雕,包括犀角、象牙和紫檀等材料也能雕刻,但为什么都称他们为竹雕大家呢?因为中国文人赋予竹子很高尚的品格。比如图案中常见“竹梅双喜”、“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人赋予竹子的优良品格,这种品格第一是清高,第二是坚韧。

    中国的竹文化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文化,深入民间。比如清代大画家郑板桥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写的“六分半书”被文人称赞为“乱石铺街”;他画的竹子受到推崇,非常有名。今天不仅能欣赏到他的绘画,还能在其他雕刻艺术上见到他的竹石,这些都彰显出竹文化如何深入人心。民间还有这样的话:“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这是文人通过观察自然植物后所赋予的一种人格化的品质。竹子是空心的,在汉语中与虚心非常巧合。

    在所有雕刻使用的材料中,竹子是最便宜最易得的。今天到南方去,能看到大片竹林。文人使用竹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设计,使这样一种普通的材质能够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化腐朽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