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吉林、上海等7省(市)2004年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
根据《森林法》的有关规定,我国实行森林资源定期清查制度。从1973年开始,先后在各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建立了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目前已完成了6次全国性森林资源清查。2004年启动了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同年完成了吉林、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陕西等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工作,共调查地面样地4.7万个,遥感判读样地41.3万个。现将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公布如下:
吉林省:森林面积736.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93%,天然林面积587.42万公顷,人工林面积149.1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88244.21万立方米,森林蓄积84412.29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116.15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93%。
上海市:森林面积5.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41%,人工林面积5.9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75.2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00.95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29.69立方米。森林群落结构简单,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25%。
浙江省:森林面积584.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41%,天然林面积316.98万公顷,人工林面积267.4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9382.93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7223.14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43.76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78%。
安徽省:森林面积360.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06%,天然林面积150.20万公顷,人工林面积209.8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6258.3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3755.41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0.79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74%。
湖北省:森林面积578.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1.14%,天然林面积411.81万公顷,人工林面积167.0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3121.5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0942.49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41.24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84%。
湖南省:森林面积948.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76%,天然林面积484.13万公顷,人工林面积464.0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8177.2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34906.67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48.05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80%。
陕西省:森林面积767.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7.26%,天然林面积518.41万公顷,人工林面积249.1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6144.16万立方米,森林蓄积33820.54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9.65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73%。
与上次清查相比较,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呈现如下特征: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增加。通过开展人工造林,实施退耕还林,加大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力度,控制采伐消耗,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7省(市)森林面积净增349.43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31120.84万立方米。
二是林种结构进一步调整。根据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需求,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进一步深入,林种结构大幅调整,7省(市)防护林面积比例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用材林下降了近26个百分点。
三是森林质量有所提高。7省(市)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3.19立方米,每公顷株数增加了85株,平均郁闭度略有上升;阔叶林面积比例增加了2个百分点,针阔混交林比例增加了5个百分点。
四是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7省(市)森林面积中,非公有制所有的森林面积比例达44%,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在非公有制所有的森林面积中,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3个林种的面积占63%。在人工林面积中,非公有制所有的森林面积占56%。
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客观反映了近几年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状况,初步体现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然而,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地域分布不均,经营水平不高,森林质量偏低,生态功能较差的状况仍未改变。从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来看,7省(市)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64.20立方米,平均胸径只有12.44厘米,平均郁闭度不到0.6,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平均为0.49,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良好的森林面积仅占6%。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建立高效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绿色时报 2006-06-26)
吉林省:森林面积736.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93%,天然林面积587.42万公顷,人工林面积149.1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88244.21万立方米,森林蓄积84412.29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116.15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93%。
上海市:森林面积5.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41%,人工林面积5.9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75.2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00.95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29.69立方米。森林群落结构简单,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25%。
浙江省:森林面积584.4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41%,天然林面积316.98万公顷,人工林面积267.4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9382.93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7223.14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43.76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78%。
安徽省:森林面积360.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06%,天然林面积150.20万公顷,人工林面积209.8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6258.3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13755.41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0.79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74%。
湖北省:森林面积578.8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1.14%,天然林面积411.81万公顷,人工林面积167.01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23121.55万立方米,森林蓄积20942.49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41.24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84%。
湖南省:森林面积948.1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4.76%,天然林面积484.13万公顷,人工林面积464.04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8177.2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34906.67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48.05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80%。
陕西省:森林面积767.5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7.26%,天然林面积518.41万公顷,人工林面积249.15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6144.16万立方米,森林蓄积33820.54万立方米。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59.65立方米。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中等以上的森林面积占73%。
与上次清查相比较,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呈现如下特征:
一是森林资源总量增加。通过开展人工造林,实施退耕还林,加大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力度,控制采伐消耗,不断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增长。7省(市)森林面积净增349.43万公顷,森林蓄积净增31120.84万立方米。
二是林种结构进一步调整。根据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需求,林业分类经营改革进一步深入,林种结构大幅调整,7省(市)防护林面积比例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用材林下降了近26个百分点。
三是森林质量有所提高。7省(市)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增加3.19立方米,每公顷株数增加了85株,平均郁闭度略有上升;阔叶林面积比例增加了2个百分点,针阔混交林比例增加了5个百分点。
四是非公有制林业快速发展。7省(市)森林面积中,非公有制所有的森林面积比例达44%,提高了近14个百分点。在非公有制所有的森林面积中,用材林、经济林和薪炭林3个林种的面积占63%。在人工林面积中,非公有制所有的森林面积占56%。
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客观反映了近几年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状况,初步体现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然而,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地域分布不均,经营水平不高,森林质量偏低,生态功能较差的状况仍未改变。从7省(市)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来看,7省(市)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量只有64.20立方米,平均胸径只有12.44厘米,平均郁闭度不到0.6,森林生态功能指数平均为0.49,森林生态功能等级达到良好的森林面积仅占6%。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结构,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建立高效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仍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国绿色时报 2006-06-26)
上一篇:国家林业局检查京外直属单位治理商业贿赂工作[ 06-27 ]
下一篇:东北内蒙古林区2006年夏季森林航空消防飞机已调入[ 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