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竹纤维发展历程、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推动竹区经济发展和竹农致富。竹纤维产量的扩大,拓宽了竹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资源附加值,推动了产竹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了竹农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在竹子生产、采伐、收购、运输等许多环节上提供了就业机会。竹纤维采用的竹种大部分为黄竹和慈竹,属丛生竹,其价格略高于造纸用竹材,而低于制作板材使用的单生竹,但竹纤维的附加值要远高于竹桨造纸和板材,利润空间也要远高于竹桨造纸。
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竹材是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的可再生资源,竹纤维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对以石油化工原料生产的纤维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减少了我国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拓宽了竹材应用领域,丰富了竹文化内涵。我国是竹资源大国,具有悠久的竹文化传统和竹应用历史。竹纤维产品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竹材应用领域,成为推动我国竹产业发展的又一个亮点。同时,将具有悠久历史的竹文化引入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普及丰富了竹文化内涵,以竹子的精神来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提升民族凝聚力;以竹文化来倡导生态理念,顺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竹纤维的主要性能特点
竹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混纺性强,悬垂感好,舒适凉爽,尤其独特的是竹纤维具有天然的抗菌功能,顺应现代人追求健康、舒适的潮流。
竹纤维的抗菌性和抗紫外线功能。据测试,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样数量的细菌在棉、木纤维制品中能够大量繁衍,而在竹纤维面料上24小时后则被杀死95%左右,竹纤维的紫外线穿透率为0.6%,远低于棉纤维。竹纤维的这种天然功能与其它织物在后处理中加入的抗菌剂、抗紫外线剂有着本质的区别,在服装面料、无纺布、床上用品、卫生用品等方面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虽经反复洗涤、日晒也不会失去其抗菌、抑菌、抗紫外线功能。
竹纤维的吸放湿性和透气性。竹纤维的横截面凹凸变形,布满了近似于椭圆形的孔隙,呈高度中空,毛细管效应极强,可以瞬间吸收并蒸发大量的水分。在温度20℃,相对湿度65%时的回潮率为12%,在温度20℃,相对湿度为95%时回潮率为45%,居大多数纤维之首。在温度36℃,10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竹纤维的回潮率可达45%,且吸湿速率特别快,从8.75%的回潮率到45%的回潮率仅用约6小时,相同条件下,其他纤维的回潮率及吸湿的速率远不如竹纤维。竹纤维的透气性比棉强3.5倍,被美誉为“会呼吸的纤维”。竹纤维比其他纤维更适合于制作运动衣、夏季服装及贴身衣物。
竹纤维的悬垂性和飘逸性。据检测,竹纤维的结晶度为40%,而普通粘胶纤维的结晶度为30%,竹纤维的悬垂系数为41%,静摩擦系数为0.198,动摩擦系数为0.177,且比重为1.52,由此可以看出,竹纤维比重比较大,赋予了其织物较好的悬垂性;较小的摩擦系数,赋予了其织物光滑的手感,满足了消费者对服饰飘逸性的追求。
竹纤维的可再生性和可降解性。竹子是一种生长十分广泛,栽种成活后2~3年即可成林砍伐的速生高产竹纤维原料,可再生能力强。竹子大多生长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中,极少受到农药等有害物的污染。竹纤维具有无毒、无害、无污染等特点,是一种可降解的纤维,并在泥土中能完全分解,对周围环境不造成损害,是一种环保型绿色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