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维护生态安全 促进农民增收——访四川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平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退耕还林工程在四川省实施1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退耕还林工程已由快速推进转向巩固成果、稳步推进阶段。在工程实施10周年之际,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平。
记者: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周年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
王平:1999年,四川省率先在全国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迄今已有10年。10年来,全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十六字方针为指导,紧紧围绕“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反弹”的总体要求,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精心组织、狠抓落实,相关部门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辛勤工作,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08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777.4万亩,占全国总量的6.9%,其中退耕地还林1336.4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441万亩,分别占全国总量的9.6%、5.5%,均居全国第三位。工程涉及全省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直接受益农户634万多户、直接受益人口2266万多人。中央和省已累计投入资金237.6亿元。全省退耕还林的面积核实率、合格率、保存率分别为99%、97%和98%,达到了国家验收要求。
10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带动了林业大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调整了农业结构,增加了农民收入,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是维护了生态安全。工程实施加快了水土流失控制步伐和国土绿化进程,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3.8个百分点,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得到了有效治理,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据生态定位监测,全省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林草植被10年累计减少土壤侵蚀量3亿多吨、涵养水源量288亿多吨、吸收二氧化碳8690万吨、释放氧气6315万多吨,境内长江一级支流的年输沙量大幅度下降。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全省1/3的农民直接从退耕还林政策中受益,退耕农户户均累计获得国家和省政策补助3740元。退耕还林发展的经果林、用材林、竹林、中药材、森林蔬菜等生态经济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工程实施10年来,全省有近70%的经果林已经投产,约40%的已进入到盛产期,亩均收益500元~1500元。工程实施让460万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外出务工或经商,年均创收230亿元,退耕农户人年均增收1000元,使一些长期温饱不足的贫困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社会各界的生态意识显著增强,热爱自然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文明环保的生活习惯逐步形成,为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地区尤其是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维护了社会稳定。
记者:10年来,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有哪些主要经验和做法?
王平:10年来,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从试点示范到全面实施,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组织管理逐步规范,农民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工程效益日益显现,初步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子,得到了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确立生态增效、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二是坚持政府负总责,建立部门齐抓共管的高效管理体制。三是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工程建设。四是坚持民本为先,全面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五是坚持机制创新,以尊重农户意愿为前提,推行社会各方参与机制,增强工程建设活力。六是坚持综合治理,统筹解决退耕农户生计,建立巩固成果的长效机制。10年来,各级政府和工程管理部门通过采取加强领导,全面落实责任制;强化管理,巩固工程建设成果;科学经营,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后续产业;统筹兼顾,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措施,确保了工程建设成效和成果巩固。
记者: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四川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有哪些打算?
王平:当前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已进入到巩固成果的重要阶段,做好新时期的退耕还林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阶段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内容、组织方式和目标任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将在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切实巩固已有工程建设成果。要进一步全面落实管护责任制,加强补植补造工作,完善规范档案资料,通过完善的管理措施巩固前一阶段退耕还林成果。
二是全力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和四川省制定的专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依据批复的规划,加强协调配合,认真组织实施。要全面落实直补到户政策,始终把退耕农户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确保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认真开展退耕地还林阶段验收工作。将对国家历年下达的退耕地还林任务逐年进行验收。以此为契机,确保全省退耕还林建设成效达到国家要求和标准。
四是稳步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将对“十二五”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需求进行摸底统计,以灾后恢复重建为重点,根据全省工程建设实际,争取落实退耕还林任务,稳步推进工程建设。
五是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要以10年工程建设资源成果为基础,立足区位优势,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积极发展和培植特色优势产业,增强退耕农户的“造血”功能,实现巩固成果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精神,紧紧围绕农户生计、致富和发展问题,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核心,以妥善解决退耕户长远生计为关键,以专项建设为切入点,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退耕还林成果,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