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联合国森林论坛国家倡议会议圆满结束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丁洪美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25日 阅读: 字体:【】 【

    11月20日,联合国森林论坛在广西桂林圆满落幕。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森林与人”。经过4天的开放式交流和深入探讨,大会形成了一份内容充实的总结报告。该报告将递交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九届会议。

    精英荟萃 智慧闪烁

    联合国森林论坛国家倡议会议是一次精英荟萃的盛会。来自40多个国家、20多个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的150多位代表齐集广西桂林,就国家林业发展规划和各国在实施《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森林文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探讨。

    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向大会召开致信祝贺;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联合国森林论坛秘书长简•麦克、德国农业部林务局总司长理查德•拉默、奥地利农林环境与水资源管理部森林政策与信息司司长英格沃德•格斯潘、芬兰农林部林业顾问赫西•格兰贺姆、美国国务院林业外交官凯瑟琳•卡尔-科尔克、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林业项目基金经理杰克•詹伯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词。

    大会开幕式后,联合国森林论坛(UNFF)秘书处高级项目官员麦恩•乔希、国际顾问斯蒂芬妮•凯斯沃尔、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林业项目基金经理杰克•詹伯格分别做了题为“在《国际森林文书》(NLBI)、国家林业规划(NFPS)和联合国森林论坛(UNFF)背景下的‘森林与人’”、“促进森林服务于人类,全球及区域实施国家林业规划与《国际森林文书》的活动与方法”、“国家林业规划作为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森林与人’和实施《国际森林文书》的手段”的专题报告。

    会议由中国国家林业局、奥地利农林环境与水资源管理部、芬兰农林部、德国农业部、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亚太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网络联合主办,亚太森林恢复和可持续管理网络承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和桂林市林业局协办。

    内容充实 形式多样

    联合国森林论坛国家倡议会议内容充实,形式丰富多彩。除了全体会议交流、分组讨论和考察外,会议期间还穿插了“少说话,多种树”行动倡议人、11岁的德国小朋友菲利克斯和中国著名歌星韦唯与广西桂林第一中学的小朋友共同植树造林的活动。这一充满活力的活动,赋予会议主题“森林与人”更加鲜明而生动的意义。

    在联合国森林论坛国家倡议会议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利益方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带来了他们在开展国家林业发展规划和实施《国际森林文书》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大会交流内容充实,代表们表示,这种交流让他们获得很大收获和重要启示,对他们开展国家林业发展规划和实施《国际森林文书》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大会期间召开了3个全体会议,这3个全体会议的主题分别是“为消除贫困、提高生计,执行国家林业规划和《国际森林文书》的经验与教训——国家层面”、“为消除贫困、提高生计,执行国家林业规划和《国际森林文书》的经验与教训——非政府组织和私营企业的活动”、“森林合作伙伴关系成员关于执行国家林业规划和《国际森林文书》的行动,尤其是对‘森林服务于人类,减少贫困、提高生计’的支持”。

    来自中国、危地马拉、芬兰和加纳的代表介绍了他们在国家层面所开展的工作;来自妇女组织、当地民众、非政府组织、土地所有者和工业界的代表展示了他们参与国家林业计划和《国际森林文书》的意愿和作为;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环境基金(GEF)、热带木材组织(ITTO)和IUFRO的代表阐述了合作伙伴关系成员执行国家林业规划和《国际森林文书》的行动,尤其是对‘森林服务于人类,减少贫困、提高生计’支持的行动。

    大会在全体会议期间还分4个组开展了讨论活动,讨论的主题为:政策、法规和组织框架;产品及服务的可持续生产;国家调动资金的措施;能力建设及参与方式。讨论气氛热烈,各位代表畅所欲言,为推动国家林业规划和《国际森林文书》的实施建言献策。

    议程圆满 成果丰硕

    4天的会议,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但会议议程安排紧凑合理,进程井井有条。会议圆满完成了议程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丰硕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果为联合国森林论坛第九届会议讨论奠定了基础,对会议议程、组织和成果非常满意。

    会议小组讨论并完成4份总结报告,并提交全体会议。这些报告就全面认识森林的作用、森林与减贫和提高生计、可持续森林管理的融资和资金协调、政策法规、广泛参与、能力建设、不同部门间的合作、利用媒体促进广泛宣传等多种手段提高公众对森林的认识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大量建议。

    大会根据全体会议报告、分组讨论报告的结果,形成了一份总结报告。总结报告从5个大的方面全面总结了这次会议的成果:总的结论和建议;政策法规和组织框架;产品及服务的可持续生产;国家调动资金的措施;能力建设及参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