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中共云南省委林业工作会议为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定调 云南集体林改向深水区迈进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慎元 杨劼 发布时间:2009年11月16日 阅读: 字体:【】 【

    在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后,11月15日,中共云南省委在普洱市召开林业工作会议,对深化集体林改、建设森林云南、实施中低产林改造作出全面部署,标志着云南集体林改向深水区迈进。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云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讨论了《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低产林改造的意见》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六个配套文件。

    会议提出,将把实施中低产林改造作为深化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集体林改成果、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发展现代林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明确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到“十二五”期末改造2000万亩中低产林,到2020基本完成全部中低产林改造任务。其中,商品林改造要大力培育木本油料林、竹林、珍贵用材林、速生丰产林等商品林基地,使改造后的中低产林综合产值提高50%以上;公益林改造要不断优化树种结构、完善生态功能,使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会议明确了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战略目标,即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5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8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600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越过35%;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56%左右,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0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超过1300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超过40%,建成生态系统稳定、林业产业发达、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森林云南”。

    贾治邦说,云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云南最大的特色、最好的资源和最有竞争力的优势,始终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保护工作,2003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生态立省”确立为基本战略,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有力地维护了“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良好形象。

    贾治邦说,云南省是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先行省份之一,也是西部地区率先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的省份。云南在林改实践中创造的“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队伍到位、经费落实到位、宣传培训到位、督促指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的“六到位”做法,被称为“云南模式”,为全国林改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贾治邦强调,要深刻认识新时期林业的新地位和新使命,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推向深入,确保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改革目标。

    白恩培说,云南省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林农拿到了林权证,并不等于集体林改工作已经结束,更不能说完全达到了改革的目标。产权明确后,要继续深化配套改革,保持思想不动摇、改革不停止、措施不松劲,要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不断提高林地效益,坚定不移地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巩固集体林改成果,推动云南由林业大省向林业强省转变。

    李纪恒说,云南在深化配套改革中,将着力构建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林业采伐制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完善林业产权流转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体系、林业融资服务体系、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林业产业市场体系。

    云南省2006年开始林改试点,2007年全面铺开,到今年10月31日,全省已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共完成确权面积25592.84万亩,占集体林面积的97.2%;发证面积24851.66万亩,占已确权面积的97.1%。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建龙、孙扎根,局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黄建兴,云南省委常委杨应楠、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建甲、副省长孔垂柱,省政协副主席、省林业厅党组书记白成亮等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