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中国林科院立足科技支撑 全力服务林改
林农需要什么,专家就送去什么。
全面推进林改,是当前我国林业的一项重大课题。在这项伟大实践中,中国林科院立足科技支撑,发挥科技、人才、信息等优势,举全院之力加以推进,走出了一条科技服务林改的独特之路。
试点示范,目的是把科技送到乡寨。
2007年,中国林科院成立了科技服务林改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并制订了工作方案。中国林科院相继在福建邵武、江西广丰和武宁、浙江江山、辽宁本溪建立了5个科技服务林改示范点,明确每个示范点由一位院领导负责、一个研究所牵头,协调全院科技力量开展科技服务。
示范点建立后,院领导分头行动,带领专家组分赴各试验示范点,深入田间山头、厂房车间,召开林业管理者、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和林农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在掌握当地林业及林改基本情况、林改中存在的问题及林改后林业生产对科技的需求的基础上,中国林科院编制了翔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并签订协议,明确工作内容与职责,将责任和任务落实到所、落实到人。
在试点县,牵头研究所和协作单位以服务林改为中心,建立了立体式的科技服务体系:以科技支撑为重点,根据各个省、市、县的需求,建立以试点工作需要为中心、以牵头所为纽带、以其他所为辅助、以下派技术人员为固定点、以一线科技人员为流动线,覆盖县、乡到农户的科技服务林改技术队伍。在浙江省江山市,四级林技服务网络建设起来,覆盖全市11个主要林业产业领域和全市所有行政村。每个领域设首席专家,第一级由中国林科院派出的科技人才领衔,第二至第四级由当地专家、林技推广人员和大户一一对应。
目前,中国林科院分别与5个试点县签署了科技服务林改合作协议,并在油茶和泡桐良种推广、竹林高效经营、森林病虫害评估与防控以及数字林业建设等10多个方面开展了科技咨询、技术指导、示范基地建设、科技培训等活动。在邵武,开展了科技服务纸浆专用竹林丰产经营和杉木三代种子园建设专项工作;在武宁和广丰,开展了科技服务油茶等经济林产业和材用毛竹林丰产工程;在江山,开展了科技服务10万亩竹林增效、万亩油茶高效基地、百万亩用材林培育等工程建设,以及木业加工产业等系列活动;在本溪,开展了数字林业建设和生态建设规划等专项工作。5个试验示范点累计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基地6000亩,辐射推广技术20万亩,转让和推广技术30多项。
两年来,中国林科院共组织7个所的专家22次赴5个试验示范点,按县级、乡镇、农户逐级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35场次,培训人员1万多人,发送资料5万多份,现已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元化、多形式的科技服务林改格局。
科技服务,关键在找准切入点。
两年多来,在试验示范中,中国林科院领导及时带领科研人员深入试点县的山区、林区开展林农科技需求调查,摸清林农需要哪方面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术、当地政府或群众希望提供何种方式的技术支援,然后以不同形式与省林业厅、县林业局及林农直接沟通,将调研结果归纳分类,形成调研报告,制订符合实际需求、切实可行的试点工作方案,供有关部门及地方作为决策、研究和推广的依据。同时,筛选技术成熟、实用性强、培训简单、林农用得上的技术和研究成果,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推广和示范。
在试点过程中,中国林科院还挤出资金,围绕试点县林业生产建设中存在的最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特别是林农所需的“短、平、快”技术,组织科技人员联合攻关。一方面将在研项目与林改有机结合,边研究、边完善、边推广,提高项目成果实用性;另一方面,投入专项资金300多万元,针对5个试验示范点需求的油茶良种扩繁技术、杉木三代种子园营建技术、数字林业、林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马家柚营养成分分析等需求开展专项技术研发,部分技术已在生产中发挥效用。
目前,中国林科院的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工作仍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所属林业所、森环森保所、亚林所、资源所的科技工作者与相关院领导正行走在试点的乡间田野,探寻针对性强、综合效果好、辐射范围广、切合林改试点的最优服务道路。他们的目标是:逐步建设一批林业科技示范县、示范村、示范户,形成星罗棋布的科技示范网络,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先进样板,辐射带动相似地区提高林业技术和生产水平、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以及林业科技贡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