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新建造林绿化舞动“三板斧”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丁贤生 刘小虎 通讯员:郭英荣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2日 阅读: 字体:【】 【

    炎炎酷暑,依然挡不住林农护树的热情,路边、村旁、荒滩上,林农正忙着锄草、浇水、施肥、打药。江西省新建县提出向平原要造林空间、向杨树要增收致富、向产权要保障机制,群众造林绿化的积极性被彻底激发出来,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中,新建县将在今冬明春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率先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

    造林的空间在平原

    新建县是毗邻省会城市南昌的一个滨湖平原县。开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以来,全县按照林业生态产业化、林业产业生态化的要求,已完成造林13.62万亩,其中平原造林8.78万亩,并获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称号。

    在流湖乡大岗村榆坊组的一块平原地上,记者看到吴国林带领着几个村民正在杨树林里锄草。这位39岁的汉子,从1989年起一直在湖南省打工,而全球金融危机使他加入到返乡的队伍中。头脑活络的他打听到省里正在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建设工程,政府免费提供苗木,他的心动了。通过咨询,得知种杨树是一个周期短、见效快的好项目,但把树种到哪里,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大岗村位于赣粤高速公路旁边有一块空闲地一直就那么荒着,吴国林看上了这块地却很担心:这块经常被牛群光顾的荒地,村里会不会租给自己?

    县里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村里沟通后达成了协议,吴国林的担心变成了放心,筹措了12万元承包了这块860多亩的平原地,吴国林去年冬天栽上了5万余棵杨树。吴国林指着杨树林说:“这里就是我的绿色银行,8年后我就是绿色富翁!”

    近年来,新建县通过植树造林和生态保护,山上造林发展迅猛,造林空间越来越小。全县组织人员对通道、河渠、闲散荒地和村旁空隙地等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后,做出造林出路在平原、潜力在平原、希望在平原的判断。新建县规定,凡是成片、成段的平原地段,必须通过拍卖、租赁、联户经营、大户承包等形式进行经营。

    致富的重点在杨树

    在大塘乡长胜村的护坡堤边栽的6排杨树长势良好,有的杨树还用木架支撑着。长胜村村主任蔡定灶说,这一片2.1公里长的护坡堤上共栽植了1.3万株杨树。政府鼓励种杨树,苗子不要钱,村民种树热情高,村里按87户人口把河堤分成几段,人人齐上阵,家家种杨树,目前有的杨树胸径已超过5厘米。

    开展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以来,新建县把杨树作为平原造林的先锋树种,引导群众栽植杨树。同时,强化服务,按照上门服务、帮扶在现场、落实要及时的要求,解决杨树造林户的实际问题,林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治,每个乡镇都配备了林业技术员和虫情测报员。

    新建县林业局局长周应洪说,每株杨树10年后可获纯利润300元,若每户都能栽到100株,则每户年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

    2008年,新建县栽植杨树189.6万株,位居全省杨树栽植大县前10名,涌现了10户造林在800亩以上的大户,造林面积3万余亩。全县还把今年定为“杨树产业发展年”,准备再造500万株杨树,打造杨树产业发展大县。

    保障的关键在产权

    在昌邑乡,只见赣江两岸一排排新栽的杨树迎风摇曳,昔日的荒滩草洲,如今绿意盎然。谁都不会想到,在这片滩涂地上植绿的是昌邑乡副乡长陶绪吉。

    昌邑乡地处赣江之滨、鄱湖之畔,有大片的滩涂地,土生土长的陶绪吉盘算利用滩涂资源植树造林,既可改变家乡缺绿少树的现状,又可带领村民造林致富。他估算,要在这里造林至少要投入200多万元资金。于是,他发动乡里群众投资造林,并带头拿出20万元积蓄。为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他多次联系造纸公司并签订杨树供货合同,一个由32户群众组成的合作组织成立了,当年栽植杨树面积达8000亩,成活率超过95%。现在,县林业局正核实造林面积,为陶绪吉等造林户办理林权证。陶绪吉说,林权证可以拿去进行抵押贷款,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

    在明晰产权上,新建县推出3种模式:一是对全县大型“四旁”地全部公开拍卖经营权,鼓励大户承包造林。二是对未能落实的“四旁”地,先由集体统一造林,集中管理,再适时引进大户实行流转。三是政府对小型“四旁”地进行统一规划,引导和支持农户自主经营,做到“不栽一棵无主树,不造一亩无主林”。通过这些模式,保障了所有权,放活了经营权,确保了收益权,同时也扩大了参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