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邵武木竹加工迈进“科技争霸”时代

来源:商务部网站 作者:林传仁 谢青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1日 阅读: 字体:【】 【

    “公司今年1月份才正式投产,但新开发的4大系列20多个高技术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19日,邵武市中港竹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包世耀说,“公司成功的秘诀就是确立科技兴企的发展思路,从开工到现在的半年多时间内,已申请了7项国家专利,另有3项专利正在申请之中。”

    尝到了科技兴企甜头的他还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一根好毛竹能卖到15至20元,加工成我们研发的竹编生态礼品盒等专利产品,至少可以卖到350元!

    “中港的思路反映了当前邵武木竹加工企业的发展趋势。”邵武市林业局产业股股长黄桂生表示,随着木竹业竞争越来越严峻,科技正在行业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严格的环保措施,迫使企业走“科技路”。“邵武现有林木资源储蓄量超过千万立方米,但是为了保护资源环境,每年核定的采伐量只有20万立方米左右。”黄桂生介绍,大环境迫使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在有限的资源身上做文章。“2003年之前,邵武木竹企业林产工业产值4.7亿元,全是加工半成品,资源浪费严重;现在,仅今年上半年产值已达14.7亿,且都是成品。一根毛竹进厂后,连竹屑都会被制成刨花板。”黄桂生说。

    国际金融风暴为邵武木竹业带来了一次彻底洗牌的机会,在去年木竹企业创造的29.5亿林产工业产值中,规模企业产值占到了97%。“因为规模以上企业都有自己的科研机构,都有自己的自主研发能力,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黄桂生分析道,经历这次金融风暴的洗礼,邵武至少一半小型木竹加工企业陷入了停产半停产的状态,而高技术企业却越发壮大。

    据介绍,2006年以来,邵武市先后7次出台文件鼓励各级政府部门引导木竹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将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优先列入市重点企业,并给予融资、原料协调供应等诸多便利。与此同时,一些生产高消耗、低效益或高污染的企业,在政策的制约下,被迫进行技改,或被市场淘汰。“2003年前,靠的是数量取胜;现在已经迈进了‘科技争霸’时代。”黄桂生说。

    邵武市现有竹木加工企业27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7家,这些规模企业,几乎都设立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2003年以来,邵武木竹业工业产值始终以50%左右的速度增长,但资源消耗率却始终保持稳定,全市森林覆盖率高居76.2%。目前,邵武市木竹企业已拥有10多个“福建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多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竹纸业、鑫森碳业、杜氏木业等一批企业还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