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浙江安吉以全国2%的立竹量创全国20%的竹产值
6月的安吉,处处山峦叠翠,满眼翠竹挺立。毛竹之乡、竹地板之乡……这里的一座座青山成了一张张“绿色名片”,一片片森林成了农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如今的安吉,因竹而美,因竹而富,因竹而名。
最新统计显示,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1%,2008年,全县竹产业总值达到108亿元,以全国2%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产值,竹产业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500元。
“安吉县通过深化林权改革,活了一方经济,富了一方百姓,美了一方生态。”浙江安吉县林业局局长杨国荣说。
昔日一根根被弃之如草的竹子,林改后,奇迹般地撑起了安吉一方经济。如今,竹业以及它所带来的整体经济效益,已占安吉经济的大半壁江山。
林权改革——
增强竹业发展原动力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是中国著名的竹乡,浙江省重点林区县。“靠山吃山”,安吉人很早就知道,要想富,就得在这漫山遍野的竹子身上找出路。
1983年,山林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吹进了安吉的山山村村,这极大地调动了安吉农民培育竹林的积极性。2001年,为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山林承包经营责任制,安吉县开展了第二轮山林延包工作,重新核对第一轮承包的经营权属和山林清册,并以此为基础重新登记造册,发放林权证。全县192万亩山林实现了“山有其主”,7.5万户竹农喜获林权证,这极大激发了广大竹农投资山林的积极性。
为鼓励竹农生产热情,进一步增加竹农收入,历届县委、县政府在造林、育林、护林的资金补助、政策保障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引导。同时,安吉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相继成立了林权管理中心、林权交易中心、森林资源评估中心、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为林农提供林权登记、变更、注销、信息发布、评估等一站式服务。林权改革为安吉竹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
林权抵押贷款——
催生竹农投入的竞争力
林权到户,林农没有发展资金怎么办?
2005年5月,报福镇统里村村民杨忠勇承包了村里的3000亩竹林,在生产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他找到了林业与金融部门,提出以承包的竹林作抵押贷款100万元。在县信用联社与县林业局的大力扶持下,杨忠勇获得了安吉县有史以来首笔林权抵押贷款。
消息传开以后,一些缺少资金的竹农纷纷要求林权抵押获取贷款。递铺镇六庄村造林大户黄志强说:“林权抵押贷款,一下子让我山上的资产都成了香饽饽。这下发展林业更有奔头了。”
安吉县政府积极引导,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和促进林权抵押贷款的良性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已累计发放林权抵押贷款8913万元。这些资金像源源不断的绿色“血液”输入青山。
为了减少林权抵押贷款的风险,安吉县还率先在全省开展了森林灾害保险业务。到2008年8月,全县累计因森林灾害获得保险理赔500万元。
机制创新——
激发竹业发展创造力
林权改革在推动安吉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快了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
有了林权改革这一强力“助推器”,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就像开足了马力的“发动机”。 30余万竹农经营着百万亩竹林,1500余家小型加工企业进行竹制品初加工,数百家大型龙头企业实现产品的精深加工,再行销出县,就连生产所需的机械也几乎都由本地企业生产。安吉人在全国50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的900多个营销点,保证了全县竹制品货畅其流,竹农收入也随之稳步增长。
陈玉强,现任安吉雪强竹制品公司董事长。如今的雪强公司,有近200家中小企业、近6000名员工为其提供半成品加工,年消耗毛竹近400万株。这被业界称之为安吉竹产业链模式——“大企业专心做品牌与开拓市场,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做贴牌或半成品加工,基地和农户专门为企业提供原材料”。
仍是这片竹海,仍是这一杆杆翠竹,遨游于市场之海的安吉人却用巧思加巧手,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竹产品王国”。
在这里,每一根竹子都可被全身利用:竹根做根雕,竹枝编花篮,竹竿压地板,小竹制家具……6大类2000余个品种的竹产品令人眼花缭乱。过去100公斤12元都销不动的原竹,现在涨至40元仍很抢手,制成成品后附加值可再增加4至6倍。
借林变景——
彰显竹业发展新魅力
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并没有破坏森林资源,通过安吉几代人的自觉保护与合理开发,以竹为主的森林旅游不仅让大批老百姓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尝到了生态建设的甜头,也让安吉的生态建设走上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良性循环道路。
门外石径、竹篱,屋内竹地板、竹家具。山川乡高家堂村依山傍水而建,全村240户人家就掩映在近5000亩竹林中。像高家堂村一样,安吉的广大农村点缀在百万亩竹林中,依山傍水而建,绿树翠竹掩映,泉水叮咚,鸟语花香,俨然世外桃源。
高家堂村通过建设生态农庄和开发农家乐,吸引了大批的长三角城市游客前来休闲度假,同时带动了各种林特产品的销售。2008年全村人均GDP达到3.58万元。2008年安吉全县农家乐发展到800余家,竹业旅游收入达7.5亿元。安吉的 “青山绿水”已成为农民家门口的 “绿色银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森林景观人人共享、生态效益家家分享”在安吉广大农村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