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笋壳回山 肥了青山
村民徐文兴在橘山上堆放笋壳。
“笋壳、笋头在竹笋加工厂是废料,一运到山林,它可就是不可多得的好肥料……”近日,在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九堡村靛溪自然村,村民徐文兴一边往自家橘山上堆铺笋壳、笋头,一边说着笋壳、笋头回山的好处。
建瓯市目前有竹林面积124.6万亩,年产鲜笋近30万吨、水煮笋6万吨。每年一到春笋上市时,街头巷尾、村道路边随处可见被遗弃的笋壳、笋头。这些废弃物,除了一部分被集中运往垃圾场填埋外,其余有的被堆放到田间、河边,有的顺水漂流,时间长了发出恶臭,污染环境。
不过现在有很多变废为宝的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了。“笋壳回山”就是其中之一。
房道镇是建瓯竹笋主产地之一。为此,今年一开春,该镇就倡导农民将笋壳、笋头运回竹林、果园、杉木林等作绿色肥料,并推出补贴运费等一系列优惠措施。
专项负责该工作的房道镇繁商环卫所所长冯尧庆告诉笔者,只要村民索要竹笋废弃物,他们便会通知运输人员将竹笋废弃物运达目的地,并监督村民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它们运送上山。
“现在,村民们都在竞相争抢笋壳、笋头,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帮助村民运了近300车的竹笋废弃物。”正在负责运输竹笋废弃物的杨飞文乐呵呵地说,往年笋竹加工企业给的运输费用是每车35元,今年当地政府在此基础上再补贴10元,由他负责把一车车竹笋废弃物运送到指定地点。
村民谢荣山介绍说,去年他就运了10几车的笋壳、笋头到自家的橘山上,这些竹笋废弃物带来的好处多。橘树施了“笋肥”后,周边野草不长了,土质也疏松了。同等情况下,这些橘树明显比其它的长得好、长得快。因此,今年他毫不犹豫地往自己的橘山上堆铺了近60车的笋壳、笋头。
针对房道镇村民让竹笋废弃物回山的做法,笔者采访了建瓯市林业局高级工程师、竹业科研所所长林振清。
“先晒再送肥山更佳。”林振清说,“在倡导竹笋废弃物回山的同时,应切实科学指导农民合理利用笋壳、笋头。”
“笋壳、笋头含水量高,如果直接将它们运送到枝叶茂密的竹林、果园、杉木林等地,在这些废弃物腐烂的过程中,会滋生大量的细菌,容易引发林地病虫害;如果直接将它们填埋到竹子、果树、杉木的根部,竹笋废弃物在腐烂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水分,会直接影响根系生长。相反,如果将笋壳、笋头晾晒干后,再平铺或填埋在林地、果园,特别是竹林,那么这些竹笋废弃物则是上等的有机肥料。”
据统计,建瓯市每年约有4万吨的竹笋废弃物,如果能让这些废弃物全部回山,必将大大增强林地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