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春天因植树而美丽——4月12日北京市密云县马永顺植树基地见闻
如果没有绿色,春天便谈不上美丽;如果没有植树的人,再美的春天也会缺乏生气。
4月12日,在位于北京市密云县五座楼林场的马永顺植树基地,马春华带领家人、伊春老乡和联想(中国)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及家属共150多人,参加了义务植树。
“刨大坑,栽当中,踩结实,不透风。”马春华耐心地向参加植树的人们传授技术要领。她身后一块简朴的石碑上写着几个翠绿的大字:马永顺植树基地。那是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的手笔。
马永顺是我国著名的林业英雄。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他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的时候,他是栽树英雄。在他的带动下,马家的成员组成了一支“马家军”,年年都会上山种树。
马永顺的大女儿马春华说,老爷子一辈子念念不忘周总理对他的嘱托,不但要多生产木材,还要多栽树,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在马永顺的外孙张明的记忆中,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家人上山种树,就算感冒生病也绝不落下。
如今,马老爷子当年采伐欠下的“砍树债”早已经还完,但种树却成了马家的“家规”,代代相传。远在伊春老家的家人年年坚持,在北京打工的马春华一家也不忘异地尽责。
“种下一片片树林,就像父亲仍然和我们在一起。”马春华说,每当上山种树,她都会回想起父亲曾一脸严肃地嘱咐——“种树要实打实凿地干,栽一棵、活一棵。”
植树基地所在的五座楼林场鸡冠山,造林立地条件很差,砾石多且引水困难。去年,在为义务植树基地选址时,北京市林业部门曾提供了立地条件好、植被覆盖多的另一处山地,但马春华最终还是选择了造林难度更大的鸡冠山,“要是老爷子在,他也会这么选。”
联想(中国)志愿者协会的成员徐俊奇是第一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他说:“好久都没有这样放松过了,植树让我感觉自己能为保护自然出一份力,很有成就感。”
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天屹小朋友是跟着爸爸妈妈一块儿来的,她也费力地抱着铁锹往树坑里填土,小脸累得红扑扑的。她说,老师给我们讲过,种树可以保护环境。种树也很好玩儿。
这次植树活动的另一个组织者、马永顺的大女婿张祥在山上四处走动,提醒大家:现在是北京高森林火险期,不要在林区吸烟,注意安全。
半天时间,林场准备的200株侧柏、核桃和板栗树苗都栽植完毕,志愿者们又从山脚到山坡排起了一条长龙,将一桶桶水传递到山上,为小树浇水。
山脚下,用来包裹树根的黑色塑料袋和矿泉水瓶被志愿者们自觉收集起来,以避免污染环境。
4月的北京桃红柳绿、梨花盛开,前来植树的志愿者们在劳动间隙纷纷拍照留念,整面山坡充盈着张张笑脸、阵阵笑声。这真是一个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春天!
采访手记:发现义务植树的快乐
在平日工作中,我经常会接触到“义务植树”,多是“今年又种了多少棵”、“还有多少人没有尽责”、“怎样提高造林质量”,但亲身参加了义务植树后,我才发现,植树竟有这样一份快乐。
“植树很好玩儿。”一位参加义务植树的小朋友说。
“很久没有这样放松了。”一名刚植完树的志愿者说。
“组织这样的活动让同事之间增进了友谊和默契,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站在传水长龙上的一名联想集团职工说。
在这里,植树不再是法规中一项沉甸甸的义务和责任,而是一种欣喜、付出劳动后的充实和团结凝聚的纽带。
如何让人们更多地发现并感受到义务植树的快乐?
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提出,为了加速实现绿化祖国的宏伟目标,发扬中华民族植树爱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树立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决定开展全民性的义务植树运动。
义务植树运动开展的初衷,就不仅限于尽责率和成活率等数字统计,更不限于仅是一项任务、一个指标、一份负担。学生要留作业,抄写多少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养成学习的习惯,找到学习的乐趣。
如今,教育改革开始为孩子减负,力求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着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义务植树也不妨减负,呼吁公民主动尽责,感受到植树的快乐。
义务植树,既环保又快乐,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