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连天竹海泛清波——浙江五大竹乡掠影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范欣 何晓玲 张健康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8日 阅读: 字体:【】 【

    浙江省仅占1/100强的国土面积,却拥有全国1/7的竹林面积,创造出占全国1/4的竹业产值,出口创汇达全国的1/3,为我国竹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让我们走进浙江,去感受这片创造奇迹的茫茫竹海。

    ◆中国竹乡之首——安吉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北部山区,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腹地,境内“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县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林地面积207万亩,植被覆盖率75%,森林覆盖率71%,是著名的中国竹乡,排列我国十大竹乡之首。

    安吉是浙江省竹林面积大县,竹子资源十分丰富,域内有乡土竹种7属49种,竹林面积达108万亩。其中毛竹面积86万亩,蓄积量1.7亿株,年生产商品竹2800万株、小杂竹10万吨。

    目前,安吉竹制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600余家,90%以上是民营企业,其中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3家、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永裕竹业公司正式通过国际森林管理委员会的森林管理认证,成为内地首家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论证的竹制品企业。安吉的竹产业外向度近80%,竹地板、竹窗帘、竹地毯、竹餐垫等主要产品出口在90%以上。2008年安吉竹业总产值超90亿元。

    ◆竹笋“菜篮子”——临安

    临安竹林面积100万亩,年产竹笋25万吨,是江南最大的菜竹园。

    上世纪90年代,临安林业科技人员在全国首创了竹笋覆盖技术和错季栽培技术,使原本只有春季才有的雷笋,一年四季都能产出。不仅大大丰富了市民菜蓝子,满足了市场供应,还提高了竹笋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以来,临安竹笋加工业蓬勃发展,现有各类加工企业近百家,年加工鲜笋15万余吨,已基本形成天目雷笋、水煮笋、清汁笋、天目笋干、调味笋、手剥笋、多味休闲笋丝,调料笋干精8大类百余种规格的系列产品,涵盖了所有的竹笋加工种类。临安现有19家水煮笋加工企业,浙江松友食品有限公司是中国水煮笋协会理事长单位,年出口水煮笋150万罐,位居全国第一,在日本占有近27%的市场份额。2008年,临安竹业总产值29.75亿元,其中竹笋收入7.1亿元,成为临安农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和15万竹农收入的主要来源。丰富的竹类资源和优良的竹笋品质,使临安成为全国闻名的竹笋“菜篮子”基地。

    ◆竹板材加工基地——龙游

    龙游作为我国竹板材加工制造发源地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即率先研究成功并生产竹材层压板,成为国内开创以竹代木的先驱者。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龙游竹板材加工企业已达30家,加工产品发展到竹地板、竹集成材、竹塑、竹木复合板材、竹旋切装饰面板五大类30多个品种。2008年,龙游县各类竹板材加工产值突破4亿元。

    近年来,龙游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依托溪口竹工业园区、城南工业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利用腾龙竹业集团和台商均泰科技竹木有限公司在生产强化竹集成材项目上所具备的设备、技术、规模优势,形成以“腾龙”竹地板、“均泰”竹集成材为龙头的新型竹板材加工业,有力地带动了竹产业的发展。预计到“十一五”期末,龙游将年产竹胶板12.5万立方米、竹地板375万平方米、竹集成材6万立方米,年产值达13亿元。

    ◆早园笋之乡——德清

    早园笋产业是德清县主导产业,也是全县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面积达10.1万亩。2008年总产量8.17万吨,总产值3.51亿元。

    早园笋以其优质、自然、安全、健康的品质,备受市场欢迎,在沪杭苏京等地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北京市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上海农产品批发市场、上海江桥批发市场等先后将德清作为早园笋定点生产基地。品牌战略是德清早园笋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动力,“山伢儿”德清早园笋在国际国内诸多展览会上荣获金奖,并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等,成为广大市民家喻户晓的绿色食品;2007年还获得早园笋原产地地理标志。

    目前,浙北毛竹市场、德清早园笋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竹材和早园笋交易市场,产品销售区域遍布全国各主要省(市),主要销往上海、杭州、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全县从事竹材、竹笋、农资贩运销售的人员达5200余人,每年交易竹笋4万余吨,交易额达2亿元。

    ◆竹文化特色城区——余杭

    杭州市余杭区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竹文化的特色城区。余杭苦竹材广泛用于制作笛箫笙管等民族乐器,随着“竹韵”、“灵声”、“金法”等一批知名品牌企业相继涌现,余杭也因此而称为“竹笛之乡”。入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民俗表演的余杭滚灯和传统民间舞蹈鸬鸟鳌鱼灯,是竹文化的充分体现。2008年,余杭区竹笋产量5.7万吨,竹材产量18.4万吨,竹业经济总量达22.9亿元,竹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余杭西北部乡镇发展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的主要途径。

    余杭竹文化特色鲜明,内容十分丰富。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竹林业的发展,造就了“竹海泛舟——双溪漂流”、 “小九寨沟——山沟沟”、“苦竹之乡——中泰竹海”、“杭州‘天湖’——四岭湖”等一批著名旅游景点,竹海生态旅游备受青睐。经过几年的发展,余杭逐步形成观光游、乡村游、生态游产品体系,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旅游产业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旅游业已逐渐成为余杭新的重要支柱产业,使余杭竹文化愈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