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山林经济,湖南现代化进程的新思维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齐联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5日 阅读: 字体:【】 【

    以山林为重要元素,湖南林业正在前所未有地切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成为全省科学发展的一个主旋律。

    以绿色为重要基点,湖南正在打造一种新文化,一种生态和谐湖南的新文化。

    新文化折射新思维,新思维须有新举措。

    “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湖南的青山绿水”写进了湖南省第九届党代会报告,成为全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守的四条底线之一。湖南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作为全省“十一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将竹木林纸产业链作为全省五大农业产业链之一,将森林蓄积量增长率列入县域经济发展考核的七大指标之一。

    抓好生态建设是现代型领导的重要标志,是以人为本的生动写照,更是生态文明在湖南落地生根的具体表现。

    寄予这么高的期望,承载这么多的期盼,赋予这么丰富的内涵,林业如何与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节奏合拍并融入主战场、占领主阵地?

    湖南林业的选择是:靠挖掘林业潜力,实现“弯道超车”;靠林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靠引导农民工走向返乡的舞台,稳定社会。

    由此,林业工作以崭新的视角,从实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摆上了湖南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生态经济 “弯道超车”的可持续动力

    湖南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我国中部亟待崛起的省份之一。着眼于富民强省,今年湖南省“两会”提出?“弯道超车”的经济发展新思路。

    所谓“弯道超车”说的是,在竞技赛车时,参赛选手在高速行驶时,几乎不可能在直道上超车,只有在弯道的时候,才能抓住惟一的超车机会。

    如何实现湖南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

    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说,必须加大超车的动力。对于农业大省来说,这个动力点就是提升湖南的生态优势。

    湖南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全省的贫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山区,山林经济一直是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短腿。同时,湖南又是林业大省,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全省林业用地1.93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05%;湿地840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6%;有林地1.46亿亩,居全国第六位;森林覆盖率55.86%;森林蓄积量3.66亿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709亿元。

    如此丰富的林业资源,为加快全省的后发赶超,实现科学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湖南省省长周强表示,要从产业角度用好、发挥好这一资源优势,实现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优势资源培育成优势产业,湖南省成功地进行了一场油茶“革命”。今日的油茶,已经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成为全省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统计,2007年湖南省茶油产量突破10万吨,占全国茶油总产量的近一半,油茶年产值突破了50亿元。全省现有茶油加工企业2000多家,涌现出“金浩”、“湘椿籽”、“老知青”等多个知名品牌,开发出山茶油软胶囊、护肤山茶精油、茶皂素洗发香波、茶皂素粉等30多个产品。漫步全国各大超市、商店,湖南油茶产品琳琅满目,展现出诱人的发展前景。

    楠竹产业、花卉产业、生态旅游和林下种植业也在蓬勃发展,山林经营呈现多元化格局。在湖南,从事林业产业的农民和民营企业越来越多,山林成了农民的“绿色银行”,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正在凸显。

    2月22日,在“广木之乡”“南竹之乡”会同县,金龙乡岩脚村的林农梁中伦看着自家长得郁郁葱葱的山林,高兴得合不拢嘴:“以前一亩南竹只能收入300元,现在能有800元~1000元,过去我守着金山银山却过着穷日子,现在,我凭林权证就可以贷款搞竹木加工厂,那样,一亩林地就可以收入2000元以上。”

    张春贤对此感慨地说,郁郁葱葱的林地是何等宝贵的财富?生态资源就是最大的资源,生态优势就是最大的优势,建设和发展林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林改 让死资源变成活经济

    丰富的自然资源虽然存在,但并不代表这些资源的完全利用和发挥。如何让这些冷资源变成热经济,如何让林业的覆盖面更广,涵盖面更大,整合度更高?

    以林改突破,靠兴林富民。

    2009年3月,张春贤再次赴怀化市考察林改,他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保持湖南碧水蓝天、生态优美的重要保障,是促进林农致富、富民强省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前提。

    湖南省60%的县市区是重点林区,60%以上的农村人口生活在林区,林地面积是耕地的近4倍,发展林业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但目前,林地的生产力低,林业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加大“弯道超车”的动力,需要不断开辟“三农”认识新境界。作为林业大省,盘活山林资源,释放林业潜力,已成为湖南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只有通过林改和林业产业化,才能充分发挥林业在富民强省和扶贫开发中的独特作用。如今,林改已成为湖南破解“三林”问题的大事要事。

    湖南省委、省政府成立了以省委书记为顾问、省长为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林改工作作为“书记工程”,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负责制,被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

    在湖南省怀化洪江市林业产权交易大厅,身患残疾的林农廖孝圣拿着自己的林权证贷款到60万元钱,他准备搞一个林产品加工厂。他高兴地对周强省长说:“我有残疾人优惠证、医疗证、户口本,好几个本呢,就这个本本可以换成钱,它可是我们全家生活的根本保障呦。”

    湖南林改,特色鲜明。湖南省林业厅厅长邓三龙说,从搭建林业要素流转平台,推进林木采伐管理改革,推行抵押贷款,启动林业保险,建立资源消长平衡机制,规范林业税费,推进林业部门自身改革入手,建立健全稳定的林业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省已初步搭起了现代林业产权制度的雏形。可以说,湖南的林改全面、系统、彻底,它覆盖到了林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触及到了很多深层次问题。

    湖南林改,成效彰显。通过林改,广大林农获得了大量生产资料,增加了就业机会,增收致富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与改革前比较,试点地区农民从林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由490元增加到540元,增长10.2%。

    林改,也使得林地林木迅速升值。在怀化市,目前林地租金由每亩12.7元升至21.6元,增幅70.6%;山林流转价格由每亩680元升至1147元,增幅68.5%。

    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全省1.93亿亩林地,每亩产值从现在的20元增加到100元,就可使全省农民增收154.4亿元。

    务林 130万返乡农民工的新舞台

    农业一旦出问题,几年都缓不过来,经济社会发展就会陷入极大的被动。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将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严峻的一年,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

    作为人口大省,湖南过去为广东源源不断输送农民工,现在,靠外出务工经商来拉动农民增收的渠道遇到了严重阻碍。如何把湖南作为一个“中转站”,将产业和市场实行一个对接,缓解迅速加大的农民工就业压力?如何挖掘应对这场经济危机当中的巨大回旋空间和发展机遇?

    山林可以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地扩大就业容量,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合力。应该说,农民蕴含着较大的创业热情和潜能,林业蕴含着较大的资源集约利用潜力,林业为应对风险和挑战、拓展发展空间、实现农业农村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回旋余地。

    邓三龙对此说:“广阔的山地资源蕴藏着无限商机,是农民工致富的重要途径。同时,林业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参与,返乡农民工将为林业发展如虎添翼。”

    据湖南省专题调查显示,全省已有130万返乡农民工在林业中找到了创业机会。

    目前,湖南省各级林业部门制定出台了冰雪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油茶产业发展、生物质能源、工业原料林建设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为返乡农民工搭建了坚实的创业平台。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湖南林业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林改焕发了千万林农的激情,山林成了百万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新舞台,林业成了农富省强的中坚,成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和社会稳定的支撑。

    湖南林业已经形成了自己可圈可点的新亮点。同时,记者也深切地感受到,湖南省委、省政府用长远的经济发展战略眼光,选择大力发展林业以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中部崛起的动力点,其实就是对林业的再定位、再认识的过程,是对林业功能的再挖掘,是建设现代林业、建设和谐生态湖南的战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