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林业信息>详细内容

林业信息

绿色时评:山门为返乡农民工大开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刘慎元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8日 阅读: 字体:【】 【

    中国特有的农民工大规模流动,总是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当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民从庄稼地倾巢涌向城市打工的时候是这样;当全球金融危机寒潮袭来,大批农民工城里下岗被迫返回乡村的时候也是这样。

    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智慧。因为一个返乡农民工背后连着一个家庭,数量庞大的返乡农民工,涉及数亿人的民生问题,更关系整个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农村原有耕地经过几轮承包后,基本上已承包到位,农民工返乡后重操旧业以耕地为生,可容纳量已相当有限。在各方为安置如此大规模的返乡农民工愁肠百结的时候,江西、福建、广西、陕西等地通过推进林改,吸纳数量庞大的返乡农民工在山林中就业、创业,以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揭示了林业是拉动农村内需、促进农民就业的新途径,不仅大大拓宽了各级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而且也预示着林业将迎来一个发展的新机遇。

    在我国,林业用地比耕地还多,仅集体林业用地就有25亿多亩,这是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笔宝贵资源,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笔巨大资产。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着眼于整个国土资源。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农民的山林经营主体地位,将山林的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都交给了农民,有效激发了林农经营山林、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

    林业产业链条长,市场需求大,就业空间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林业产业是农民的产业,是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潜力巨大的产业。各地的实践表明,作为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林改带来了林地生产力的大解放,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为大量农民提供了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岗位,也为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满足社会对当前最紧缺的生态产品的需求,必须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实现由传统粗放经营向现代集约经营转变,特别是林改后山林资源的经营、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工流通和产品竞争力提升,都急需从提高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素质入手。

    来自山区、林区的农民工数量相当庞大,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城里增长了见识、积累了资金、拥有了一技之长。各地抓住机遇,通过政策扶持和政府引导,鼓励他们返回山林就业、以山林资源为资本创业,必将为山区、林区经济发展注入一池活水,也必将为深化林改和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后劲。

    山门为返乡农民工大开,林业将真正融入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