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信息
“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中小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侧记
与大自然心贴心 
——“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中小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侧记
张一诺
 
  2008年8月25日上午,一阵阵清脆动听的笑声不时从北京野鸭湖湿地保护区管理局的会议室传出,北京麋鹿苑博物馆副馆长郭耕、中动协中国保护大熊猫代言人“熊猫姐姐”方敏、著名作家崔道怡等围绕“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北京延庆二中和北京市太平庄小学的几十位同学上了一节特殊的课程,他们用诗歌、童谣、口技等多种表现方式,告诉孩子们要爱护野生动植物、保护自然环境,使共建生态文明的意识和倡导绿色生活的理念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事实上,这场寓教于乐的讲座只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中小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中的一小部分,为使青少年树立节约水、木、纸张,爱护野生动物、植物,形成健康文明的绿色生活方式,近半年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组织了走进自然保护区考察、有奖征文、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使青少年深刻认识到爱护野生动植物从我做起,保护自然环境人人有责!
“不认识这些鸟儿,谈何保护?”
——著名鸟类学家王增年说。
8月25日上午,野鸭湖波光潋滟,一群绿头鸭在软嫩的水草中钻来钻去,天空中不时掠过各种美丽的鸟儿。
岸边的草地上聚集着几十个孩子,他们一个个扬起稚嫩的小脸,脸上写满认真,入神地倾听王增年讲解大雁、金雕、蓑羽鹤等野生水鸟的生活习性及相关知识。
王增年指着游过来的一群野鸭对记者说:“野鸭湖共有水鸟200多种,但大多数孩子对水鸟了解甚少甚至叫不上名字。要想保护好野生动物,首先要能识别野生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习性,否则就不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地保护。”
在百望山森林公园,王增年又为孩子们讲解了松树、柏树等野生植物的相关知识。
王增年认为,中小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希望所在,现在又正处于吸收知识又快又好的时期,因此带领中小学生走进自然保护区、普及自然保护的相关知识,培育学生们对野生动植物的关爱之情,是很有意义、很有必要的事情。
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周边人们的态度尤其重要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活动中倡议青少年不打蛇、不抓蛙、不捕鸟等,生活在自然保护区附近的村民和孩子尤其应具有这种意识。基于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特意邀请部分村民及孩子一起走进自然保护区,走进课堂,学习如何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生态环境。
记者在座谈会现场观察到,村民和孩子们都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时记录下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要点和绿色生活的小窍门。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村民,他们告诉记者:“虽然也知道应该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植物,但意识不到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鸟、青蛙等小动物也需要我们的爱护。通过这次学习,我们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保护自然的意识,还学会了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住保护区附近的几位小朋友也纷纷告诉记者:“我们要向那些在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方面取得成绩的哥哥姐姐们学习,不捕捉野生动物、不伤害野生植物,为保护大自然作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从“一张纸”小队到10个“2008”
活动中,袁日涉作为致力于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青少年代表发出了稚嫩却有力的声音。
袁日涉是北京六十五中学的一名普通学生,看上去文静随和的她却用10年时间创下了了不起的10个“2008”。
为节约纸张保护树木,袁日涉成立了“一张纸”小队,如今全国已有2008个“一张纸”小队。为迎接绿色奥运,袁日涉带领、发动同学植下了有2008棵树的少年先锋林和占地2008亩的碳汇先锋林。此外,还有2008个绿色银行,2008个新型人工鸟巢以及2008张人工鸟巢内的繁殖图片等。
袁日涉说:“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应该从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良好习惯,并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更多的小伙伴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为了祖国、为了未来、为了世界,用科学的方法发展更多的2008!”
据了解,像袁日涉这样热衷自然与动植物保护的孩子还有很多,他们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人,使更多的同学、家庭投入到绿色生活中去,为生态文明建设增砖添瓦。
行动起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
  据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赵胜利介绍,2006年3月,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播出了我国首个少儿科普生态教育节目《绿野寻踪》,得到青少年的喜爱。《绿野寻踪》的成功使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认识到,应该给青少年创造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使更多的青少年走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动植物园等地开展野生动植物考察活动,从而培养青少年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思想感情,切实做到?“不吃野生动物、不捕野生动物、不采野生植物”,为保护大自然和野生动植物做贡献;并通过学生带动家庭,在全社会形成“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的新风尚
!
  从现在起,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与大自然心贴心,选择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7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