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详细内容

行业动态

四川屏山:林农卖竹 买家出资修路

来源:宜宾日报 作者:陈涌 徐伟 何虹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30日 阅读: 字体:【】 【

    近日,屏山县大乘镇沙坪村林农曹云友心情格外激动,除了卖竹领到一大叠花花绿绿的钞票外,他还跟家人合计在沉睡多年的荒山荒地上扩大造林造竹的规模,曹云友心情的变化源于家门口刚刚修通的林区公路。

    回首过去的岁月,曹云友摇头叹息,没有路、大量林竹运不出大山,祖祖辈辈的林农守着大片竹林、群山受穷。

    林区公路曾一度困扰当地党委政府,对于国家级贫困县的一个乡镇,要一下子筹集几十万元在陡坡悬崖间修出一条公路来谈何容易?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未果,当地林农筹资不足!

    去冬今春,中央、省、市、县一系列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相继出台,沉睡的林区一度沸腾,又一个好消息余音袅绕:有人愿意出资修进林区的公路,条件是林农把自己的竹林按照当时的市场价卖给他!

    这个大胆决策的人是大乘镇大田村的农村经纪人魏德江。

    “我不是冲动!当徒步几个小时走进深山老林,看见大片大片的竹林枯萎,坏在地里,没有路,缺乏劳动力的林农请人背100斤米走出大山销售,‘力钱’就得支付25元。林农卖竹给镇上的小造纸厂还要凭“脸熟”,不然竹子没有买家。”7月24日,魏德江告诉记者。

    跟着父亲在林场长大的魏德江对林农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我要为乡亲们修一条致富路,让山林更茂盛更值钱!” 

    对于魏德江提出的修路计划,县林业局,当地党委、政府都表示支持,但担心如此“创新”引来争议。而沙坪村、大田村近200户林农表示赞成,动情诉说:“盼望了几十年!国家又要为我们发绿本本(林权证),我们的林子值钱了!生活会越来越好!”

    魏德江挨个与林农签合同,投资20多万元新修从宜屏水泥路至沙坪村长约8公里的林区公路,破解竹林资源运输的难题。双方承诺,从2008年—2025年,魏德江以不低于当地市场价的价格收购所有林农的林竹资源。林农们一合计满心欢喜:有多少竹他们就收多少,收购价比一些小纸厂的还高,收购的车辆直接开进林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地林业站、村干部、县林业局派工作人员全程见证魏德江与林农签定合同,为林农提供政策咨询,维护其合法权益。

    林区公路今年4月开工。魏德江带领20多名修路工从碎石陡坡间艰难开路,逢小溪填土、逢巨石爆破,于7月中旬全线贯通了一条长5公里、宽3.5米的路。在修路工人挥汗如雨的同时,许多在外地打工的林农赶回家一心一意地管护竹林。

    当第一车装载着竹子的大卡车运出村头时,当地林农夹道欢送,魏德江笑中留着欣慰:“林改政策稳了林农的心,激发了他们的造林热情,也稳了自己的心!”截至7月24日,魏德江已经收购了150吨竹和木材,当地20多户林农共收益2万多元。

    县林业局局长连泽君向记者测算,从这条山村通车算起,当地林农仅造林造竹一项每年可实现60多万元的直接现金收益,生活将更加方便、快捷。

    屏山县林业部门将“林农不出钱、业主来修路”的模式比喻为“沙坪模式”,写进了屏山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红头文件里,鼓励交通闭塞的林区,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和林农,以丰富的资源为条件,引进投资业主,修建林区公路,放活经营权,实行抵押、担保融资等多元化资本利用形式和森林经营模式。成都人雷晓耀、林茂竹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也借林权制度改革春风先后融资,带动屏山林农致富增收,实现双赢。

    流火七月,魏德江正筹划着实施林区公路铺设碎石路面的构想,今年年底前,作为全国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屏山县将在16个乡镇全部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贡献屏山林农的力量,57264户林农将喜领《林权证》。